本文目录一览:
蒙太奇在哪些电影里得到过最完美的运用?
最善于运用的,爱森斯坦绝对占一席之地。爱森斯坦50年的探索之路绝非坦途。《罢工》(1925年)画面剪辑得机械生涩,显示出“杂耍蒙太奇”这一受杂技、马戏启发的理论具有的负面影响;《十月》(1926年)、《旧与新》(1929年),又因杂耍蒙太奇与理性蒙太奇手法的双重作用,生搬隐喻、图解概念,表现出内在的强制性,也体现出爱导创作上的内在矛盾。而《战舰波将金号》(1925年)显然是蒙太奇学派的一部经典之作。爱导在这部表现俄国1905年战舰士兵起义的影片里,运用了对比、夸张、隐喻、象征等一系列蒙太奇手法,表达情感、强化冲突、渲染气氛,将影像语言叙述得出神入化、几近完美。其中石狮子的睡、蹲、站三个特写镜头的蒙太奇,象征着沉睡猛醒乃至抗争,文学语言运用的象征隐喻在此得以延续,令电影史家们津津乐道。片中最为出彩的当推“奥德萨阶梯”段落。
科幻电影的历史
1、《月球历险记》(1902)
划时代解读:作为电影刚刚诞生时的产物,这部仅有14分钟的短片却拥有者难以想象的伟大意义,乔治·梅里爱利用极致简陋的设备(与今天相比)和突发奇想的设计,在经过改编儒勒·凡尔纳的小说,经过前期的实景拍摄之后,在通过蒙太奇手法、定格动画、特殊化妆等等手段,终于将这部具备科幻片祖师爷地位的电影制作完成,从这部电影之后,特效电影的概念被逐步推广开来,终究形成了电影中不可获取的一种技术手段。即使这部电影在现而今的时代看来,依旧会让你瞠目结舌,没有人不会为那百余年前的惊人创造力而折服。
2、《金刚》(1933)
划时代解读:此时电影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技术和环境已经发展相对成熟了不少,好莱坞的建立也让片厂制、明星制得到深邃的发扬。这部拍摄于1933年的《金刚》不仅在当时算是超级大片,而且也影响到了之后半个多世纪的电影创作。影片采用了动画、模型、幕布技术等多种手段的完美结合,为观众在银幕上呈现了金刚行走在原始森林、攀爬于帝国大厦顶端的奇幻场景,整个世界都为这部电影所展现的神奇场景而震惊。《金刚》中所运用到了定格动画和幕布技术的拍摄技巧,即使是到了90年代依然在被电影人所借鉴,足见其影响力之深远,可谓开创了一代特效电影之先河。
3、《2001太空漫游》(1968)
划时代解读:这是一部耗费数年完成的电影,前后更改剧本多次,总共花费1000万美金的拍摄成本(相对于今天的20倍都不止),北美票房最终高达5600万美元(放映了经年),但一半以上的观众都反映看不懂,观众之一的约翰·列侬还自称要每周都看一遍。就是这样一部深奥难解的特效大片,终究是电影特效史上无法忽视的里程碑之作。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在这部电影中首度使用了“前投影特效技术”,即是在拍摄时用一部单独的投影机,并在摄影机前方45°的方向放置一块单面镜,与摄影机呈90°角的投影机将背景画面投向单面镜,演员在镜头前表演之时,摄影机就会把演员和背景画面悉数收入镜头,这样更加增强了画面的逼真感。这种技术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直至绿幕技术普及之后,才逐步被取代。不仅如此,影片中的模型技术也是登峰造极,那些遨游在太空中宇宙飞船都是经过特效师手工制作出来的模型,以假乱真的程度堪称一绝。
并且影片全盘采用古典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其史诗般的气场也令人折服。当时库布里克还向IBM借了一台电脑拍摄,并用电脑播放了一首歌曲,这是电影史上第一次纪录下电脑播放歌曲的实况,凡此种种,《2001太空漫游》在现代电影特效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经典地位。
4、《星球大战》(1977)
划时代解读:今时今日,如果那个美国人不把《星球大战》当回事儿,那肯定会被认为是外星异形,这话当然说的有点夸张,可假如你真的身处在美国的那个环境之中,你就会发现《星球大战》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是根深蒂固的。
当初乔治·卢卡斯参考黑泽明电影《战国英豪》写出《星球大战》的剧本,并且还加入了自己50年看过的科幻剧集等元素,还有给西斯大帝领导的帝国军队披上纳粹的外衣,这部杂糅了诸多文化的《星球大战》就应运而生了。影片运用了微缩模型拍摄、幕布技巧、特效化妆、还有给人穿上机器外壳等等,原始和先进的方法一起用上,最终耗资1100万美金将影片制作而成,乔治·卢卡斯还为该片特别成立了特效公司“工业光魔”,这是电影史上第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特效电影公司,并且在今后成为行业的标杆。
《星球大战》中的技术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延续和拓展,它的创新意义并没有《2001太空漫游》那么强大,但这部电影明显更受到观众的疯狂追捧,这也是电影史上票房最早破亿的电影(不包含通货膨胀的因素),在商业娱乐这一层面上,《星球大战》算是开创了现代电影大片的新时代。
5、《谁陷害了兔子罗杰》(1988)
划时代解读:这是电影史上第一部真人与动画合演的电影长片,影片中真人和动画人物的配合表演几乎是天衣无缝的,负责影片特效的正是“工业光魔”特效公司,该公司为影片完成后1000多个特效镜头,这在当时也算是一项纪录了。经过工业光魔的潜心处理,影片中动画人物和真人的同台演出,无论是在画面质感上,还是在光线效果和位置关系的变化上,观众根本就瞧不出任何破绽,兔子罗杰生动的表演也几乎让观众以为它真的“活了”起来。
影片中的这种真人和动画人物的联合演出,可以看作是今天特效人物的先驱之作,今后《指环王》、《纳尼亚传奇》、《黄金罗盘》等特效大片中的数字人物都有兔子罗杰的影子,是这部电影让特效技术逐步迈向了CGI电脑时代,它是一部承上启下的特效电影。
6、《终结者2》(1991)
划时代解读:这部电影中出现了液态机器人T-1000前后耗费了40余个特效镜头,T-1000也是电影大片中首次出现全CGI式的数字人物,影片的主流还是一部科幻动作片,限于技术的条件,电脑特效场景还不是很多,但詹姆斯·卡梅隆创早了这个T-1000注定是要在特效电影史上留名的,它代表着电影特效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也终究代表着有一天会有一部电影完全用电脑制作出来,而其中并没有真人参演,人物都是用数字技术制作出来,电影不自觉地正在朝着那个方向进发。
7、《侏罗纪公园》(1993)
划时代解读:但那头缓缓前进的长颈龙的出现让科学家们目瞪口呆之时,银幕下的观众也都开始怀疑起自己的眼睛,这种已经灭绝了上亿年的动物居然能够在人间的银幕上重现,这根本就是一个奇迹嘛!影片拍摄之时,电脑特效远不及今天这么发达,但是为了完成影片中的恐龙电脑特效,斯皮尔伯格就要和SGI硅图像和工业光魔等几家特效公司合作,耗资上千万美元才能完成十分钟左右电脑特效镜头,拍摄中还要借助恐龙模型来辅助拍摄,其它的诸如前投影技术、幕布技术、摄影机的高速移位等等,斯皮尔伯格几乎把当时所有先进的特效技术都搬到了这部电影之中,影片可以算是那个时代的特效集大成之作。
8、《黑客帝国》(1999)
划时代解读:运用最为先进的电脑特效处理爆破和动作场景,还引入了中国功夫和吊威亚技术来拍摄动作表演,影片提供了最为炫酷的特效场景,360°的镜头旋转、子弹时间、网络虚拟世界等等,这部电影中的概念和手法都在当时的世界引进了广泛关注。《黑客帝国》将电影完全带入了电脑特效的时代,之前的电影特效还是一个传统和先进技术的纠结,到了《黑客帝国》时代,电影特效已经要和电脑特效划上等号了,当然传统技术比如模型、摄影机移位、蒙太奇手法是不会被抛弃的(只是现在),但电脑特效大一统的时代随着《黑客帝国》的上映而到来。
9、《指环王》(2001~2003)
划时代解读:彼得·杰克逊在这套系列影片中几乎动用了所有的特效技术,模型、化妆、绿幕、CGI技术、人物动作表情捕捉等等,古老的和最先进的特效一应俱全,影片中的数字人物——咕噜,在当时堪称有史以来最为复杂的数字合成人物,它惟妙惟肖的表演让人都不敢相信这是一个通过前期扫描真人表情和动作,再经过后期电脑处理所完成的虚拟人物,咕噜的诞生标志着电影特效又前进了一大步。
电影中的战争场面也是彼得·杰克逊和他的团队费尽心机拍摄完成,他们公司甚至为此还专门开发了一款战争软件,通过研究不断获得升级进步,到了拍摄第三部时,这个战争模拟软件已经可以生成数万名各自为战的士兵了。影片中的道具和模型制作技术也是精益求精,剧组有上百位工匠专门负责打造盔甲和兵器,就这样人手还不够,还需要雇佣新西兰当地的妇女来帮忙,才能完成剧组交代的任务。三部《指环王》在特效场景上都做到了极致,一部比一部精彩,所以每一部都赢得了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以至于当《指环王》正式谢幕之后,2005年最佳视觉效果奖的获得者《蜘蛛侠2》的主创感言是:“幸亏《指环王》没拍第四部。”
10、《阿凡达》(2009)
划时代解读:3D电影的时代已经悄悄到来,为什么不是大张旗鼓的呢?至少直到这一刻,3D电影还没有足以获得全球性认可的作品,之前的《地心历险记》、《大战外星人》、《飞屋环游记》等等3D立体电影其实都是在热身,而近年真正开启3D立体电影时代的作品,无疑是这部即将在明年初登陆影院的《阿凡达》。詹姆斯·卡梅隆也是本文中唯一一位有两部作品入围的导演,毫无疑问,他和这部《阿凡达》才是本文的主角。
《阿凡达》采用了最先进的3D拍摄技术,影片的摄影机都是詹姆斯·卡梅隆公司自行研发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卡梅隆为了这部电影,足足等待了十年的时光,在拍摄完《泰坦尼克号》以后,卡梅隆就没有过电影作品问世,他的目的就要等到3D电影的环境和技术成熟了,才着手拍摄《阿凡达》这部电影。影片将会带来3D电影的革命,传统的2D电影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卡梅隆也坚信:“只有观看3D立体版,才会真正感受到《阿凡达》的真实冲击力。”影片还与IMAX技术部门合作,带来了更具视觉震撼力的IMAX 3D版本的《阿凡达》,届时这部电影将会影响到世界影坛的全新格局。2010年1月2日,《阿凡达》将登陆我国院线,到那时去影院感受下这部巨片带来的冲击吧。
写一篇影评
海豚湾影评
《海豚湾》的发生地是在日本和歌山县的太地村,在这里的一处海湾,每年海豚的迁徙时节,都有数万被人类想方设法驱赶到这里,其中的大部分被当地渔民秘密捕杀,而幸存的少数则被高价贩卖,前往世界各地的海洋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被海洋馆里海豚的“微笑”所欺骗,实际上,它们并不快乐。
即便是对于我这样从来没养过宠物的人来说,《海豚湾》的杀伤力也远远超过之前的估计(看完那一刻我就当场发誓,以后再也不进水族馆看海豚表演了),所以,很难想象如果是动物保护主义者或那些平时以宠物为乐的观众,这部纪录片将会带来多大的震撼。
但凡一部力量强烈、立场鲜明的影像作品,往往会引发与其规模成正比的争议,如赵亮的《上/访》、陈为军的《请/为我投/票》和迈克尔•摩尔的所有作品,这部以海豚为对象的环保纪录片也如此——尽管支持的呼声在数量上极大地压倒了质疑声,但少量击中其要害的质疑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人反思:是不是仅仅因为本片的“主人公”是人见人爱的海豚,才激起了我们如汪洋大海的同情心?如果是鸡鸭猪牛羊充斥其间的屠宰场,我们还会不会有同样强烈的愤慨,以及愤慨之后可能付诸的行动呢?
不过这正好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海豚湾》已经达到了它想要达到的效果:至少,人们开始思考食物链、食品工业和环保行为下所掩盖的悖论,进而思忖自身的行为是否得当。实际上,当哥本哈根会议在罗生门般的迷雾中无疾而终,当碳减排步履艰难而人口和污染继续呈爆炸性增长,当年《黑客帝国》里的虚拟特工史密斯说过的一句话,已经越来越有警世意味:“人类就是害虫。”
相比起来,像《难以忽视的真相》那样的同题材纪录片,虽然数据缜密逻辑有力,但在《海豚湾》面前显得实在是过于古板、严肃而温和、软弱了。不管后者所宣扬的主张在科学上有着多大的意义,也不管大和民族捕杀鲸类的行为本身是不是传统之殇,这部纪录片拍摄技巧之完美、煽动性之强,足以列为纪录片的经典范例,可以放进教材里好好研究——它是如何以一部纪录片的身份,超越诸多优秀电影的巧妙叙事的。
影片一开场就是间谍片式手法,“秘密潜入被禁止进入的私人领地”,这构成了极大的悬念,一方面将观众的兴趣迅速地调动起来,一方面也构成了本片的叙事主线。这条故事主线,从始至终是以典型的好莱坞手法来完成的,镜头非常多,节奏很快,来自日本当地政府和渔民的强烈抵制,令矛盾十分突出。哪怕别的线索有所松懈,只要一回到这条主线上来,观众的眼球就再也转不开去了。
《海豚湾》是那种将传统蒙太奇手法运用到极致的作品——主人公里克的传奇故事和人生抉择,围绕IWC(国际捕鲸委员会)进行的内外斗争,日本捕鲸传统和政治经济利益的博弈,政府、科学家和渔民互为支撑、自欺欺人的谎言,从科学角度看待和分析海豚肉危险的食用价值,以及从和歌山县太地村海湾流向世界各地的“海豚链”……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观众所面对的信息量惊人,而在不断的蒙太奇切换之间,关于海豚湾的种种争斗都被剖析得一清二楚,从而构筑成一个完整的影像世界。
《海豚湾》里的每一条线索,都灌注着影片拍摄者的极大热情、诚意,正是因为饱满的无处不在的感情贯穿其中,在影片最后的15-20分钟内才能汇聚到一起,奏出情感的最强音。实际上,片中人要完成的任务——拍摄海豚被屠场景,只有短短5分钟,但有了前面所有信息和情感的铺垫,这5分钟足以令人心痛欲裂、压抑无言。而在完成了沉重的展现之后,影片的结尾又恰到好处地为观者提供了一处宣泄的渠道:里克胸前挂着液晶屏在IWC会场无声地绕场一周——有观众称看到此处竟自发鼓掌,这一点也不夸张。
里克是这部纪录片的隐性线索,他的人生传奇是《海豚湾》的精魂所在。作为一个曾经无比成功的海豚训练员,他说,自己花了10年时间建立起风靡全球海洋馆的海豚表演事业,又花了35年时间来努力毁灭它。他意在亡羊补牢的掉头醒悟,是片中所有人跟随他前往太地村神秘海湾的动力,也是这部片子中集中体现的人性光芒。里克的一生恰恰印证了《海豚湾》某版本海报上一句极富号召力的话:“人类是海豚最大的威胁,也是它们唯一的希望。”
有一个电影的镜头是这样的。。。。高分求电影名字
一部经典的影片往往在于其经典的镜头,场景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魂断蓝桥久未曾淡出荧幕,魂断蓝桥讲述爱情,忠贞,战争三者之间的关系,整部影片运用蒙太奇的拍摄手法,画面分切,画面句型结构向观众阐述一段久为传诵的忠贞不渝的悲戚爱情故事。
《魂》在影片之首采用前进式画面句形结构,注重景别的蓝桥的变化从远到近,采用叙述性节奏,当玛拉痛别情人,满怀伤感又彷徨无助时,玛拉来到滑铁卢桥上,独自倚着栏杆,眼神呆滞。一对军用卡车开来,玛拉平静的迎着卡车走去,任凭车灯在脸上照耀。。。。。此时,镜头在玛拉的脸和卡车头之间不停地切换。镜头所摄战争时期阴霾的天气,慌乱的人群渲染画面内部节奏,在人群的惊叫声中,玛拉年轻的生命结束了,地上洒落玛拉的手提包和一只象牙雕的吉祥符。镜头又切换到影片开头白发苍苍的洛伊,用蒙太奇节奏调整镜头的长度,景别的不同调整影片画面的动感,注重用不同的镜头衔接方式形成渐强的控制节奏快慢强弱变化和观众情绪,凸显玛拉和洛伊相遇的画面。
《魂》在整部影片中注重画面的分切,突破视距的约束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影片画面能够表现玛拉和洛伊送别的画面,利用长镜头的拍摄手法展现在观众面前玛拉匆忙地奔往华铁卢车站送别,长镜头镶嵌短镜头的拍摄手法展现洛伊在滑铁卢车站焦急不安徘徊的影片画面,通过调整不同视点到被摄主体的距离,展现影片画面范围和构成对象在画面中所占比例大小,由视距或焦距的变化希望,《魂》在影片中该送别画面由分切画面构成一个镜头表达简直的意思,表现多层的含义展现一个完整的画面意思。
战争《魂》中持续了数年之久,利用景别的变化从近到远,沿着特写——近景——中景——全景的方向后退,对蓝桥这一画面进行拍摄借以展现时光的流失,战争持续之久。蓝桥作为《魂》中一个极其代表性的画面,其画面切换频数,同样也是形成画面的重要因素。《魂》剧中画面的角度,即根据摄像与被摄主体所构成的几何角度,影片画面多采用俯角度和正面角度。利用俯角度由高向低拍摄的画面角度,有利展现桥面景物层次,如实交代事物环境的位置,显示物体数量的分布。
战争的结束,《魂》剧中玛拉和洛伊再次在华铁卢车站偶然的不期而遇,《魂》剧中画面采用平角度的拍摄手法,利用平角度展现给观众视觉人物的亲切感,玛拉和洛伊相遇的画面同时兼采特写,着重表现被摄细节和人物肩部以上的画面,影片中将该特写镜头放大,充满整个银幕,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突,排除一切多余的形象,突显画面最有价值的画面细节,强化观众对所表现形象的认识,《魂》中该影片画面形象单一,鲜明视觉上给人以一种醒目的效果,引起观众对《魂》影片所隐含意味之注重,从而有强调的作用。
战争带给玛拉和洛伊不可泯灭的伤痛,战争摧毁了玛拉和洛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魂》中玛拉那令人悲戚的一组镜头,该组镜头采用后退式的句子沿着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的方向后退展现了《魂》悲戚的那一幕,控制观众的情绪。
《魂》中的画面语言既有象性表意完整的意思,表达该信息整体,该影片的意象性表意是思维化了的感性整体影象,该影片具体化理性的影象,该影片景别在画面中所站比例大小与镜头长短的有机结合,展现镜头画面表现人,事,物,景,发挥影评刻画人物的作用。
有哪些电影的结尾使用了蒙太奇手法?
我最喜欢诺兰的电影是《星际穿越》。这部电影让我印象最深的蒙太奇手法,是库伯离开家乘坐飞船出发那一段:库伯驾车离开家,镜头对着车身,车身剧烈晃动,房子渐行渐远,飞船升空。从车身到飞船的镜头衔接是切出/切入的蒙太奇手法,但是,请注意这一段画面的声音,是飞船发射倒计时的声音,从车身那个镜头就开始倒计时的,是离开家的倒计时,也是离开家园(地球)的倒计时。倒计时的声音完美地贯穿了前后两个镜头,起到了化出/化入的蒙太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