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黑客会泄露别人隐私吗?
- 2、怎么避免黑客通过手机号码找到个人信息
- 3、个人信息泄露:是黑客还是内鬼
- 4、个人信息被黑客知道了会有什么后果,房贷,存款会有问题吗?
- 5、浏览非正规网站,真的会被黑客盗取个人信息吗?
黑客会泄露别人隐私吗?
据了解,隐私是“不愿告人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私事”。有人说在大数据信息时代,我们的隐私在“裸奔”,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为什么在信息技术越发达的时代,我们的隐私越容易被泄露?
李炼: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家的隐私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们的各类数据(特别是隐私数据)因成为容易变现的工具而引起众多正规服务商和灰黑产业的广泛关注;第二,互联网使得我们的隐私传播愈发迅速,使得隐私数据泄露的范围和影响日益增加。随着恶意程序、各类钓鱼和欺诈层出不穷,黑客攻击和大规模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让很多人成为了这些事件的直接的受害者,网络隐私泄露问题也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和社会热议的话题。各类隐私泄露事件频发,也让许多人产生了“我们的隐私在裸奔”的担忧。
信息技术的发达表现在信息技术与各个行业的融合日益加深,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终端和应用延伸至每个人手里,这相当于为数据的泄露开辟了更多的潜在通道,不易防范。而技术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带给大家便利的同时,往往由于政府监管和相关安全技术的滞后,更易造成用户隐私数据的大范围、更大危害的泄露。例如,当前5G技术比4G快数百倍,如果一个电商网站遭到黑客攻击,短短几秒就会造成用户信息、交易信息的被盗和泄露,造成的损失也是十分严重的。
记者:从技术层面看,隐私泄露和网络安全有什么联系?常见的网络安全漏洞有哪些?
李炼:从技术层面看,隐私泄露可分为两种,主动型泄露与被动型泄露,都与网络安全级别不够有关。主动型泄露是用户安装了一些恶意软件,这些应用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隐私信息如设备注册地、用户SMS、图片等信息。被动型泄露是指正规软件中可能存在安全漏洞,黑客可利用该漏洞获取用户的数据。通过静态分析等方法检测漏洞以及恶意软件,提高网络安全等级,可有效地规避隐私泄露。
常见的网络安全漏洞有很多,美国国土安全局(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Cybersecurity and Infrastructure Security Agency)在2006年列举了一个分类的CWE列表,被广泛采用。我国信息安全漏洞库(CNNVD)最新一期安全漏洞周报(515期)也采用了这个分类。此外影响较大的还有对web 应用的OWASP(开发Web应用安全项目)分类。多种漏洞都可能导致隐私泄露,例如较多跨站脚本注入、SQL注入类漏洞,这些漏洞可能被黑客利用,输入恶意代码从而可以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或权限,造成用户信息泄露。
记者:许多组织、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并窃取公民隐私信息数据,做非法用途。黑客们是如何通过互联网窃取公民隐私数据的?近年来黑客的攻击行为有什么新变化和新趋势?
李炼:黑客一方面可以通过钓鱼等手法诱导用户安装恶意软件从而窃取隐私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攻击在线平台,通过平台上的漏洞窃取平台上大量存储的隐私信息。例如12306网站漏洞危机、某连锁酒店5亿条开房信息被泄露等。
近年来黑客的攻击行为变得更加地自动化、组织化,例如MageCart组织在2018-2019年即组织了针对电商平台包括TicketMaster、 British Airways、新蛋网等近十次大规模攻击。再者,网络上流传的攻击工具越来越多,这些攻击工具能够对网页、软件的漏洞扫描分类,以便开展针对性的攻击,黑客本身的技术门槛逐渐下降。这意味着对黑客的防御再也不能寄希望于对方找不到漏洞,而在于要比黑客先一步找出漏洞并修复它。
怎么避免黑客通过手机号码找到个人信息
在手机上安装安全软件。不要在不知名的网站下载安装软件,最好是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店里下载或者应用宝等知名软件。在大多数情况下,手机软件很难被破解,可以避免黑客通过手机号码找到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泄露:是黑客还是内鬼
5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典型案例,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检察机关依法履行审查批捕、审查起诉、立案监督等检察职能,旨在为各地检察机关办理相关案件,正确适用法律和司法解释,规范统一司法,提供指引、参考。
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导致广告推销、骚扰电话不胜其烦,这是让每个人都很烦恼的事情。更可怕的是,近年来一些骗子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精准诈骗”,让不少人遭受到财产损失,甚至发生了被骗者猝死的悲剧。但是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守护好个人信息并不容易,似乎有太多的环节和漏洞可能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而一旦我们的信息泄露,要想追责也是难上加难,任何一个可疑的环节都有可能推三阻四,说是别人的责任。
但是最高检发布的典型案例显示,相关部门完全可以利用专业手段查出信息泄露的源头,让犯罪分子依法受到惩处。从这一批案例来看,很多时候都是“内鬼”导致了个人信息的泄露。例如,上海疾控中心一工作人员窃取新生婴儿信息并出售;河北高邑县一派出所民警获取公安系统内公民个人信息……
针对这样的情况,显然需要相关部门苦练“内功”,定期“清理门户”,严防内鬼滋生。为了敦促他们做到这一点,除了依法惩处内鬼本身,应该要求出了问题的单位承担赔偿责任。这样一来,既可以让信息被泄露、利益受损害的人感受到公平与正义,也可以提供动力,让那些在人事管理上存在漏洞的单位改进工作。
除了内鬼,泄露公民信息的另一大渠道就是黑客。今天就有媒体报道说,一些电商用户的信息遭到售卖。通过“扫号撞库”的方式,黑客可以拿到用户在网购平台上的数据。“扫号撞库”也就是黑客用技术手段入侵一些安全防范不是很高的网站,取得大量的用户注册名和密码数据,有些网站的登录名包括用户的手机号、邮箱甚至身份证号,这些登录名可以与其他网站关联上,是信息泄露的载体,信息贩子掌握这些信息后,可以用“撞库”方式尝试登录其他网站。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黑客的技术手段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我们的公安部门“道高一丈”,让违法犯罪者付出代价。与此同时,一些平台的用户信息之所以遭到泄露,也是因为这些平台缺少对这种“撞库攻击”的防范。电商平台在获取个人信息的同时,就有义务保护好客户的个人信息。相关防范措施不足,被黑客钻了空子,这就说明电商平台也要苦练内功、扎好篱笆。如果电商平台没有尽到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义务而导致泄露问题,那么该平台理应承担赔偿责任。
除了防范内鬼、黑客以及二者勾结的情况,还有一种人也是个人信息泄露的罪魁,那就是倒卖信息产业链上的“掮客”——做买卖就得吆喝,百度一下数据收购、个人信息收购,就会发现一些人并不是偷偷地干活。互联网上这些显而易见的线索,也可以视为犯罪嫌疑人的“自我举报”,相关部门理应顺藤摸瓜,发现一起惩处一起。
此外,每一个信息泄露的举报,哪怕尚未有人受到真金白银的损失,也都是有价值的、需要认真对待的。很多时候,我们自己要想调查取证信息泄露的源头十分困难,但是对公安检察机关来说,却是专业范畴之内的工作。
个人信息被黑客知道了会有什么后果,房贷,存款会有问题吗?
不用怕,知道也就是知道,跟你的消费地关,不过要注意一些,遇到奇怪的信息不要回
浏览非正规网站,真的会被黑客盗取个人信息吗?
是的,非正规网站是很多木马病毒,乱点被病毒渗透,很容易就会获取你的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