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除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疫情对健康的影响外,疫情对中国经济和就业的影响也引起了高度重视。随着疫情的发展,如何调整相关政策,确保今年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保持就业最大的民生底线,是未雨绸缪的重大事情。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要以更大的努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
经济增长是推动就业的主要力量。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发生增加了经济下行压力,从而增加了稳定就业的难度。应对疫情冲击,实现稳定就业的前提是恢复和稳定经济增长。疫情爆发以来,大部分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的影响最为明显。目前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已经达到54%,是吸收就业最重要的岗位,占总就业人数的46%以上。是目前稳定就业的定海神针。如果服务业不稳定,稳定增长,稳定就业就会失去基础。中小企业是就业创新创业的主要岗位。由于风险承受能力普遍较弱,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疫情明显削弱了吸收就业的能力,进一步加剧了就业紧张局面。
由于大量企业推迟复工,必然会对劳动关系产生广泛的影响。比如部分企业裁员导致劳动合同终止、复工延误导致劳动者工资下降、新冠肺炎患者和被隔离者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都会引发劳动争议。虽然各地陆续出台了疫情防控期间妥善处理劳动关系的相关文件,但由于标准不同,执行力度不同,难免会出现政策难以落实、劳动者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的问题。
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和就业的影响,需要尽快制定计划,统筹安排,及时应对。笔者认为需要加强以下政策:
一是加大就业优先政策的实施力度,增强劳动力市场应对疫情的韧性,各项政策都应紧紧围绕稳就业这个优先目标。经济稳定发展是稳定就业的基础。短期财政政策可以更加积极,在保证财政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适当扩大财政赤字。货币政策在坚持稳健的总基调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采取偏宽松的做法,除了继续采取降准措施外,也可以视情况在第一季度进行降息,加强货币政策支持经济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的力度,提高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在2019年减税降费数额超过2万亿元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提高减税降费的额度;或者将减税降费政策更多地向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倾斜,增强他们的活力。对生产经营面临危机的中小企业以及一些初创企业,可以考虑三个月甚至半年内减免征收增值税和所得税。加大社保在稳定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可以根据因疫情停工的情况,按比例减免五险一金等方面的费用。此外,继续实施对稳岗企业予以更多优惠补贴和失业保险金返还等政策。
二是进一步挖掘数字经济潜力,大力推进灵活就业。相对而言,新冠肺炎疫情对数字经济影响不大,绝大多数在线企业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遇。比如网络教育、网络视频直播、网络娱乐游戏等。,都受到消费者的特别青睐。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支持政策,鼓励数字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新就业机会。同时,在疫情期间和疫情之后,允许企业及时调整劳动制度,根据自身经营状况灵活决定就业政策,使灵活就业形式更加多样化。
第三,高度重视大学生和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弥补疫情造成的招聘和就业延误。对于今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现阶段要尽量减少学校招聘的数量和规模,多利用网上招聘、网上面试等模式解决企业就业和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建议推迟2020年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延长就业登记和就业创业补贴的办理时间,推迟农村教师专项岗位计划和农村振兴协会员招聘。对于农民工来说,需要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发布,解决就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突破企业招聘难和农民工就业难的瓶颈,减少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搜索时间,提高就业精度。同时,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创业,应对劳动力流动减少带来的就业下降。
第四,注意疫情后劳动关系的调整。目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国家部委发布了《关于企业延迟复工期间劳动关系的指导意见》,很多地方也发布了《关于处理劳动关系的规定》。但由于各地标准不同,执行力度不同,容易对员工权益造成损害。因此,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出台统一的劳动纠纷司法解释和指导意见,统一要求新冠肺炎患者和被隔离者的工资和待遇。坚持依法治国,严格按照国家劳动法律法规处理纠纷。充分发挥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的作用,组织协调劳动双方的谈判协商。要注重宣传,让企业和员工了解相关规定和政策,避免因理解不同而产生冲突和纠纷。同时,完善失业监测预警机制,防止大规模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