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程昱神级黑科技配置
科技阵容一般是培养容易,效果非常好,但是使用的却不多的阵容,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三国志战略版程昱黑科技阵容推荐。
黑程昱是当下比较红的武将,很多围绕着程昱的阵容也纷纷出现,小编就根据自己的实战经验来给大家推荐一套程昱黑科技阵容。程昱黑科技阵容里,程昱作为主将出场,我们需要为程昱配上两名副将,小编推荐的是徐庶和张角,因为程昱的主要兵种是骑兵,所以这一套阵容里选择的是骑兵为主。徐庶的兵种是骑兵为S,弓兵是A,张角是骑兵为A,弓兵是S,程昱的兵种是骑兵为S,弓兵为A,这样这支队伍平时是骑兵为主,需要的时候转为弓兵也不影响战斗力。徐庶的自带战法是处兹不惑,效果是使得敌方两名武将获得DEBUFF,包括灼烧、中毒、溃逃等随机选择一个,满级时候有60%的概率。张角的自带战法是五雷轰顶,效果是对敌方随机一名武将造成伤害,并且灵气进入震慑状态,被震慑的目标无法行动。
中国十大黑科技
中国十大黑科技:
1、“九章”问世,重夺量子霸权
中国科技大学日前公开宣布,由潘建伟、卢朝阳等专家等机构组成的科研团队已成功研制出中国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在5000万高斯玻色子实验中,只用了200秒就完成了。如果现在的超级计算机被取代,则需要1亿年才能完成,这说明中国在量子计算机领域已经超过了美国谷歌研发的铃木量子计算机,重新夺回了量子霸权。
2、嫦娥五号发射成功,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嫦娥五号由长征五号遥五火箭运载升空并成功发射,将运送嫦娥五号探测器至地月转移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3、“奋斗者”号坐底10909米,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马里亚纳海沟是全球最深的海沟,像一座在海底倒立的山峰,海沟最深处“挑战者深渊”测得最大深度为11034米,相当于珠穆朗玛峰顶叠加一座西岳华山的海拔高度,是已知海洋最深处。11月19日10时09分,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国重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纪录。
4、中国首台类脑计算机研制成功,全球神经元规模最大
浙江大学与之江实验室共同研制成功我国首台类脑计算机,这也是目前全球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可实现:通过语音开展移动指令,对现场进行巡逻、营救和抢险任务,模拟视觉、听觉和嗅觉等多个不同脑区,运用“意念”打字、唱歌、念诗等多种智能任务。研究团队表示,随着类脑芯片不断迭代升级,未来类脑计算机或将植入手机、机器人,产生新的智能服务体验。
5、载人飞船试验船飞行试验圆满成功,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开启新篇章
5月8日13时49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抓总研制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的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这标志着试验船飞行试验任务圆满成功,也意味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开启了新的篇章。
6、“中国天眼”正式开放,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眼力决定眼界。今年1月11日,当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成为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也意味着人类向宇宙未知地带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开阔。
7、120W手机快充,万物皆可闪充
充电,是每一款电子产品都会遇到的事情,小到耳机、手表,大到笔记本、游戏机,甚至是现在路上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回溯过往,智能手机的十年,也是快充发展的十年。从最初的5W、10W到后来的18W、30W,今年国内手机厂商发布了120W/125W的充电规格,手机充电终于来到了按分甚至读秒计算的时代,相信未来一个无线快充时代很快就会到来。
8、“健康码”跨省互认,老百姓精准防疫
出入社区、坐地铁、坐公交、逛超市、进单位、下高速口……如今,出示“健康码”已然成为一张高效的电子“通行证”,“绿码”也让城市加快了复苏的步伐。今年新冠疫情爆发,杭州在全国率先推出健康码,用“红黄绿”三色二维码作为数字化健康证明。居民和来杭人员上支付宝可领取健康码,绿码可凭码通行,红码和黄码需按规定隔离并健康打卡。
9、无人机出动,能喊你戴口罩还能喷洒消毒
2月8日,大疆出动多架无人机,对深圳龙岗工业园区进行消杀,2小时搞定了60万平方米。减少了人工操作,避免了交叉感染,还大大提高了效率。无人机的高机动性的特点,除了满足定点消毒的需求外,还可以为一线民警投放防疫口罩、医疗手套等简要设备,为前线服务急需的群众。除此之外,还能隔“空”喊话。
10、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几秒钟出结果
2003年,额温枪还是件新鲜事儿,“非典”时期,测体温的工具仍以体温计为主。而现在,各地的车站、机场,都开始启用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几秒钟即可显示结果,一旦有超出标准体温者,测温仪就会报警。
能在生活中带给你便利的黑科技,你知道哪些?
1.Sonic Soak超声波清洁器
Sonic Soak最大的亮点是使用超声波的方式进行清洗,出差的时候再不用把衣服送去洗衣店了。它的奥秘在于利用超声波震动产生空化气泡*,通过气泡爆裂将污渍从衣服的表面剥离下来。它的外观类似汽车上的点烟器,小巧的身材可以把它放进行李箱中带去任何地方。用户只需将衣物放进装满水的容器,接着把清洁器放进水中,通过电源模块设定好时间,清洗工作就开始了。不管是清洗私人物品还是水果甚至是自己的双手都是没有问题的。清洁器使用医疗级不锈钢材质制成,把它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也是可以的。Sonic Soak最大功率为50瓦,支持多件物品同时清洗。目前该产品已众筹成功,零售价格为250美元,预计2017年12月出货。
2.XG划痕修复布
你知道人类最大的心痛源于哪里?当然是心爱的东西被破坏!老司机行车在外,最害怕不经意间的磕碰,每每看到爱车老伤未好,又添新伤,便是一万个大写的心痛!想送去4S店修复,别提补漆时间久,费时费力还累人。分分钟几百上千元又没了,现在只需小小一块魔术布,便能轻松加愉快的解决划痕问题啦!别看只是一块并不起眼的小黑布,只要在有刮痕的地方,轻轻一抹,划痕修复布采用绿色制剂,无刺鼻味,带有莱姆精油,无毒无害,使用时无需戴手套。使用XG防水修复布,只要擦擦擦,磨磨磨,搓搓搓,神奇效果便亲眼可见。轻松去除指甲痕、浅层擦撞痕、但凡不露底漆的划痕,无论长短深浅,都能有最有效的进行神奇的修复,连车门、车头也能轻易搞定!利用XG防水划痕修复布,擦拭后,汽车焕然一新,比在4S修复还省几百上千元。遇到普通的车问题,只要用XG划痕修复布,就能轻松解决!和传统的车擦布相比,XG防水划痕修复布,特殊的莱姆精油,能使擦拭过的划痕局部,都会形成保护层,具有防水,防雾气等效果,又直接省了一笔喷雾费。同时修复布内含有优质去污配方,虫胶、树胶、鸟粪、口香糖、轻微污染物,氧化层黄锈、爆竹爆炸痕迹、沥青化合物各种复杂的污垢和顽渍轻轻擦拭便可还原车漆靓丽色彩,不需特意去洗车。XG防水珠划痕修复布可以使用15台车次左右,1条修复布,可用15次左右新车、旧车、深色车、亮光漆均适用.兼容主流、非主流的车漆色。如果布干了可以再喷水加湿,可继续使用,直到划痕布连微小划痕都去不掉为止,说明划痕布寿命已尽,不可再继续使用。
3.iota折叠马桶
英国著名的《焦点》杂志曾邀请了100位权威专家学者和1000名忠实读者评选“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结果抽水马桶令人意外的占据榜首。这一结果从侧面反应出抽水马桶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回想在它被发明之前,人类该是怎样没羞没臊进行排泄物的清理工作啊(此处不进行细节描写)。
当然人类也是永远不会满足并且追求极致的动物,既然手机能越做越薄,那么抽水马桶同样也可以越来越省空间。近日,英国哈斯菲尔德大学的Gareth Humphreys和Elliott Whiteley就联合打造出了一款可折叠马桶Iota。相对于传统的抽水马桶,Iota体积更小、有效使用率更高、概念更先进。
Iota所占用的空间只有传统马桶的三分之一,这是因为人们在不使用时可将它折叠起来。当然我们也不用担心Iota折叠后会出现漏水的问题,它的“折叠腕”是了一个内置的U型管,只有在马桶折叠冲水时才会与废物管相结合。
另外Iota还非常符合我们现在“节能环保”的社会主题。传统马桶每次冲水都需要耗费约6升的水,而Iota每次则只需2.5升。根据推算,每只Iota折叠马桶平均每年可节省上万升用水。
目前Gareth Humphreys和Elliott Whiteley已经为这项设计提交了专利,并希望在未来将Iota出售。笔者认为,如果在目前Iota的基础上加上可调温坐垫、智能烘干、表面抗菌和遥控冲水等更多智能家居的功能,一定能使产品更有“逼格”。
4.sipahh吸管
身边有太多人不喜欢喝牛奶啦!不过我最近发现了一个让牛奶变好喝的神器——Sipahh牛奶变味吸管。据说这是一位澳洲老爷爷,为了让心爱的孙子喜欢上喝neinei而花了七年的时间研究出来的。具体的用法就是打开牛奶,插上吸管,用力的吸上一口,味道就有了。对,就是这么简单。变味是因为吸管里面有不含人工香料色素和防腐剂的天然色素,而且本着大家对控制体重的要求,这根吸管也是零脂肪的!至于口感,我觉得口味很好,尤其是小孩子很喜欢喝哦~
混合包装,每盒共有五种口味,分别是草莓、香蕉、奶油饼干、巧克力、巧克力薄荷。每盒价格在50-70元不等。马云家上面有大量代购,我在好邻居的便利店里也有看见过。也可以用来喝其他的东西,例如咖啡、豆浆等,冰冷的也一样改变味道~
5.revolve折叠轮胎
车轮这个概念早在6000年前便已成形,早期是使用木头或是石头做成的实心圆饼,随著时代的进步,在重量与材质上都有所进步,但概念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就算出现了折叠单车、机车这些可折叠收纳的交通工具,车轮依旧是僵硬的阻碍,为了能让折叠后的体积缩的更小,车厂被迫使用小尺寸的轮胎,而这样的问题不光出现在脚踏车上,轮椅其实也有一样的问题,因为车轮本身无法折叠,造成携带上的不便,而Revolve变为此开发出了款打破6000年来既定概念的可折叠车轮。
这款折叠车轮的概念由德国设计师Andrea Mocellin所发表,透过数百组的3D模拟与模型实验,他成功的研究出可折叠机构,维持传统车轮的强度,但收折后能缩小60%的体积,让携带的便利性大幅提升,以26'的标淮单车轮圈为例,收折后的尺寸只有远本的1/3不到。
Mocellin也说到,这项折叠技术不仅限于单车,而是能够应用于各种尺寸车轮的全新结构,这样的专利不光能够提升单车、轮椅的携带便利性,未来甚至可用于轻便的四轮交通工具,开发出可折叠汽车,让车辆的停放不再是问题。
6.便携座椅sitpack
买火车票只有欲哭无泪的无座票、在音乐节上站得两腿发酸的时候,就特别渴望有个板凳什么的可以坐一下。丹麦设计团队 Mono + Mono 带来了这个号称“世界上最便携、可调节高度、可折叠、又符合人体工程力学的凳子”Sitpack。它只有水杯大小,可以轻松塞进裤兜里;但打开调整好后,却足以承受130千克的人体重量。比折叠小马扎更便携好用,春运挤火车的神器大军中可以再添一员啦。目前,这一项目正在 KICKSTARTER 上募款,
7.turbine发电装置
和太阳能发电装置相比,风力发电机使用起来或许要更加方便,因为它不需要担心夜晚没有日照,也不用担心太阳能面板蒙尘而导致发电效率降低。Micro Wind Turbine(以下简称Turbine)就是这样一款适用于野外的便携式风力发电装置。发明者Nils Ferber表示,他在野外长途旅行的过程中,总是遭遇电源耗尽的苦恼,因此他便发明了Turbine。你可以将Turbine和雨伞联系起来,因为它们同样采用了轻便金属骨架外加防水帆布设计。Turbine重量仅为1kg,底部转轴处设有发电装置,当撑开使用时,在风力的推动下它便能将动能转换为电能。在风力18 km/h的时速下,,Turbine可以输出5瓦特的电压,而产生的电能也会储存在内置的24瓦时电池中。通过底部的USB接口,你就可以通过Turbine对手机等智能设备进行充电了。
8.babyfoot
这款产品含有17种天然萃取成分,主要是果酸,它可以渗透入已经死亡的皮肤角质细胞并破坏链接这些细胞的桥粒结构。下方有活力的真皮组织不会被破坏,但是上方的角质层却会被剥离。角质脱落后,你的双足重生仿佛婴儿的小脚丫一样。注意:这款产品只能用在脚部。从网站上你也看的出来,该品牌觉得17种天然成分非常牛逼。但残忍的事实是:天然成分对这款产品的实际功效基本没有什么卵用。是呀,这款产品还是不错的,毕竟它确实起到了宣传的作用,虽然原理和他们所说的不一样。看看成分表,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就是我们的老朋友呀!乙醇酸和乳酸,你肯定知道这俩家伙去角质作用很强的。AHA可以破坏链接死亡皮肤细胞的成分,去掉了上层的死亡细胞之后,下层的皮肤就是柔软新鲜的。虽然它有时被称作果酸,但水果提取物并不是果酸的来源。对于商业产品所需的果酸来说,水果中的含量实在太少,因此不饿不利用大规模的发酵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将和他蔗糖和葡萄糖与石灰混合,放入发酵罐发酵知道乳酸钙形成。石膏去除之后,乳酸被保留从而利用到去角质产品中。再说下去我自己都要无聊死了。这种算并不罕见,但是应该没人把脸部去角质产品用到脚上吧!所以才会有这种专门针对双脚的产品。
近期超牛的10大科技,了解5个,你就是朋友圈车神
不得不说,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真的是突飞猛进,从互联网时代到智能时代,各种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许多从前认为遥不可及的技术或产品,如今都逐一成为了现实。汽车圈内亦是如此,车企们绞尽脑汁研发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新技术与新配置,从而让他们的产品比竞争对手更完美、更加无懈可击。
2019年已经过去,教授想和大家聊聊当下主流的汽车“黑科技”,看看这些技术是如何“颠覆”行业,对我们的生活又会有怎样的帮助呢?
智能召唤
2019年是特斯拉国产化的元年,在国产model 3即将交付之际,国内部分特斯拉车主收到了2019.40.50版车机系统的升级推送。此次更新内容,除了我们重点关注的智能召唤功能之外,还包括了相邻车道速度、语音命令、改进了电话功能、空调系统新增露营模式、新增了两个游戏、新增了视频剪辑软件 TRAX v0.1 等等。
智能召唤功能是通过手机 APP 来进行操作,可以看作是此前召唤功能的升级版,基于特斯拉的视觉方案变得更加智能。它可以让车辆自主行驶躲过障碍物,并停在车主面前或者车主指定的位置。
不过,目前推送的这个智能召唤功能还显示的是 Beta 版本,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初次使用的时候尽可能的找一个车少、人少同时也比较空旷的停车场去尝试。当然,想实现这个功能的前提是要具备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选装包。
虽然,目前特斯拉的智能召唤走还不能走上公共街道,但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智能召唤确实是汽车行业的一股清流,也是未来迈入自动驾驶的第一步。
无线充电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在近几年发展十分快速,特别是在手机领域,许多品牌的旗舰机型甚至以可支持无线充电作为卖点。在如今这个日趋电气化的时代,如何让新能源车主们告别里程焦虑,成为了许多车企的难题。如果汽车无线充电技术能够普及,将大大方便人们的出行和生活。
去年四月份,瑞典交通管理局宣布,将在瑞典修建一条动态无线充电道路,该条路将由以色列Electreon Wireless公司来修建完成。该公司采用独特技术,将铜线圈安装在路面下,让司机看不到它,并在车辆行驶时提供电力,实现稳定的电力流动,并实现车辆在该路上行进时,可边走边充电。
不过,这种动态无线电力传输公路的造价非常高昂,本次瑞典即将建造的这条试点公路长度为1.6公里,位于瑞典哥特兰岛上的维斯比市与维斯比机场之间,主要为电动卡车和公共汽车感应充电,其造价预计超过1250万美元。
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如何使无污染的道路交通成为现实,我们如今有着将使无污染交通成为可能的解决方案。瑞典处于这项技术的最前沿,希望这一技术能够早日实现普及。
中置安全气囊
我们都知道,在所有的道路碰撞事故中,头部是乘客和驾驶员最容易也最经常受伤的身体部位之一。有时候车辆在受到侧面撞击时,驾驶员与乘客由于惯性作用,彼此的头部可能会发生剧烈的碰撞。
因此,现代汽车开发了一种全新的中置侧方安全气囊,它可以防止事故发生时司机与前排乘客的头部相撞,从而降低司机与乘客头部受伤的风险。如果前排座椅并未坐人,中置侧方安全气囊则可以保障司机的头部不会与副驾驶座椅的侧面相撞。该气囊安装在驾驶员的座椅内,一旦车辆受到外部撞击,它就会迅速弹出。
中置侧方安全气囊的开发,不仅仅是增加了一个安全气囊,更是体现现代汽车对于车内司乘安全的重视程度。希望这种安全配置可以早日成为汽车上的主流或者强制性配置。
800V电压
现有的纯电动汽车大多采用400V电气系统;如果要增加行驶里程,就需要额外并联电池,这样做虽然能增加电池容量,但也会使充电时间延长。通过800V系统,可以使电池在短时间内完成充电,也可以为大容量电池快速充电;在有效提升功率密度的同时,大幅增加续航里程。
在前不久上市的保时捷第一款纯电动车Taycan 身上,保时捷把现有主流的400V电压升高了一倍,达到800V这一等级。并且保时捷Taycan采取了完整的800V电池架构,包括电驱动、电力电子、充电系统等也都采用800V的系统。
得益于800V的高电压电力系统,保时捷Taycan在使用高功率充电网络进行直流充电时,支持高达270kW的充电功率,拥有充电5分钟,续航100公里的实力。在理想充电条件下,Taycan从电量5%充至80%仅需22.5分钟。
随着保时捷Taycan的量产,从设计目标层面800V系统开始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这将加速高端电动汽车的竞争和带动电动汽车在充电性能方面的发展。
驾驶者注意力监控系统
随着驾驶辅助系统的普及,开车已经成为一件越来越来轻松的事,但放松下来的驾驶员却容易注意力分散,从而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实时监测驾驶员的状态,成为了完全自动驾驶来临之前的又一个难题。
为此,博世研发了车内监控系统,在探测和预警这类风险的同时,让车辆具备驾驶辅助功能。车辆方向盘上的摄像头可实时监测驾驶员是否困倦、注意力分散或者把头转向乘客及后排座椅等状况。
依靠人工智能,系统可分析视频信息并做出正确判断,并向注意力分散的驾驶员发出预警,建议疲劳驾驶者及时休息,甚至依靠自动驾驶系统帮助车辆降低车速,或强制停车。
虽然这样的辅助设备能防止因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不过最安全的方式还是在驾驶时刻保持专注,不要过分依赖电子监控系统。
透明A柱
“A柱”是不可或缺的大梁,但A柱对驾驶员视线的不利影响是没办法完全避免的。据统计,我国每年因A柱导致的车祸占总数的30%左右。对于如何减少A柱引起的盲区,厂家有很多新的想法,比如在A柱上开三角窗、把A柱设计成镂空,甚至还取消了A柱设计做成了大面积玻璃等等。
而哪吒U却另辟蹊径,采用“透明A柱”设计。哪吒U的A柱覆盖了一层柔性屏,基于AR-View系统,配合自主研发的智能软件算法及外部高清摄像头,从而实现了A柱透明可视化,消除了视觉盲区。
另外,这两块屏幕还可以根据车内摄像头捕捉到的眉心和眼球的位置调整具体成像,从而保证观察的角度和景深符合真实世界的情况,不会出现扭曲或者偏移。
叠片电
动力锂电池的形态目前主要有三种,圆柱电芯、软包电芯和方形硬壳电芯。卷绕工艺一直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目前国际主流的锂离子电芯制造企业采用的都是卷绕工艺。
而叠片工艺也正是伴随着纯电动汽车的发展逐渐兴起的,在电池性能、空间利用率等方面都更具优势。从性能上来看,相同条件下叠片工艺可以使电池能量密度提高5%,循环寿命提高10%,成本降低5%。
目前,LG化学、三星SDI、松下等国际电池巨头都将叠片电池纳入下一阶段布局目标。这意味着以后电动汽车的电池生产成本会有所降低,使用寿命也将更长。
“三合一”电桥
目前电驱动系统在向高效化、小型化、轻量化的方向快速发展,集成化设计是迎合这种发展趋势的有效途径。集成电机+电控+减速器的“三合一”电桥已开始量产,将电力电子都集成进来的“多合一”已经被提上日程。
大陆集团是电驱动系统集成化的先行者之一,目前其在全球市场上推出了第三代的三合一电驱系统。而在2019年12月3日,哪吒汽车官方发布信息,其与上汽变速器联手打造的S-EDS“三合一”高性能集成电桥正式下线,该产品首款应用车型为哪吒U。
上汽变速器投产的S-EDS“三合一”高性能集成电桥由电机、减速器及控制器三合一深度集成。与行业内同类产品对比,重量减轻约10kg,体积缩小约20%,效率却得到了10%的提升,零至百公里的加速性能也大幅提升,完美兼顾了汽车的加速性能和效率性能。同时,电驱效率的综合提升进一步降低出行能耗,为用户带来成本最优的解决方案。
数字化座舱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汽车正在从传统的交通工具进化成一个移动的的智能空间,消费者对车辆的驾乘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座舱将成为主机厂差异化竞争的核心领域。
现在的座舱体验主要还是围绕功能来设计,比如把很多手机功能、生态放在了车机里,但未来智能座舱产品将是围绕人车关系的用户体验和服务的,真正从人机关系变得更加情感化,而这一功能的实现,需要打通数字化的各种服务。
线控转向技术
如果发动机和变速箱是传统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那线控转向技术或许会成为未来智能汽车急需掌握的一项核心技术。
线控转向的基本原理很简单,检测方向盘转角的绝对位置,传感器将信号直接传递给转向机上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按照方向盘的输入角度换算成车轮应该转动的角度,控制电机运转,带动转向机实现转向动作。
目前各大车企在概念车上使用线控转向系统的其实很多,比如奔驰的F400 Carving、宝马的BMW Z22和雪铁龙C_Crosser概念车等,但实实在在用在量产车上的,英菲尼迪Q50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个车型。
总结
上述的创新型汽车技术,有些已经进入量产阶段,有些技术还在处在摸索测试阶段。但这些技术未来都将为人们日常出行提供更加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出行体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纳粹的10大疯狂黑科技
古斯塔夫巨炮:希特勒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作为一个步兵的他深知大炮的威力,于是在他成为纳粹元首后向德国工程师发布一道命令,要求他们设计出一种“超级大炮”,于是古斯塔夫巨炮诞生了。战争结束后,“希特勒大炮”成为了美军的战利品。
卡尔臼炮:二战爆发前,德军为了突破法军的马奇诺防线绞尽脑计,于是600毫米Karl“卡尔”重型臼炮孕育而生,它拥有600毫米的巨大口径,是人类战争历史上建造的最大口径的重型臼炮。
卡尔臼炮只参加过两次战役和一次战斗,分别是塞瓦斯托波尔攻坚战、镇压华沙起义和1945年4月11柏林以南的一次战斗,德军给它非常高的评价,可惜并未能挽救西山日下的德军。二战期间一共制造了六门卡尔臼炮。图为1944年卡尔臼炮被用于镇压华沙起义。
纳粹UFO:纳粹飞碟并非空穴来风,早在1940年末,纳粹德国成立“爆破手研究室-13”的秘密机构,这里汇聚了第三帝国最杰出、优秀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专门用来研究各种飞行器,其中就包括被称之为纳粹UFO的“别隆采圆盘”,据说在1943年盟军对德国的一次轰炸中就目击到了“奇怪的圆盘”。
V2导弹:众所周知,德国海军远弱于英国,但德国并没有放弃对英国施加压力。战争后期,为了迫使英国投降,德国纳粹的V2火箭呼啸飞越英伦海峡轰炸伦敦,虽然V2对英国的实质损害不大,可对伦敦民众留下了巨大阴影。战争结束后,德国的导弹科技被苏美两国瓜分,手疾眼快的美国人受益最大,占了火箭科技的上风,在1946年把V2导弹发射到了太空上。
鼠式坦克:不知道为什么,纳粹对大物件情有独钟,无论是武器还是文物,在他们眼中多是越大越好,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鼠试坦克”,鼠式坦克12.14米,3.67米宽和3.66米高,重达188吨,武器包括两门火炮,遗憾的是它并未出现在战场上。
死亡射线:图为一台X射线武器的原型机,在纳粹帝国灭亡后被美军缴获。早在上世纪30年代,纳粹科学家就开始研究发粒子加速器,通过它来发射X射线杀伤敌军。
V-3巨炮:二战期间,德国研发的“古斯塔夫巨炮”已经让世人汗颜,但纳粹研究的V3超级火炮更为惊人,该炮的炮身长达150 米,口径为150 毫米。建设于法国的地下的隧道内,炮管固定,不能转向,瞄准伦敦。它是一种多级火炮,在主炮管的两旁有很多横真的短管。
1943年V-3巨炮被英美空军发现,先后派出3支轰炸集群才将其摧毁。直到占领法国之后盟军才知道这一种大杀器的存在。
Go-229战斗轰炸机: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创下了人类武器史上许多第一,其中就包括了第一架无尾飞翼喷气式战斗轰炸机德国Ho-229试验战斗/轰炸机。
图为专门研制的Go-229战斗轰炸机飞行服,看起来非常像如今的太空服,1945年4月14日,美军攻占戈达公司位于弗雷德里奇斯洛达的工厂,20架Go-229同生产线和生产资料落入美军手中,直到如今不少人认为德国的Ho-229喷气式战斗轰炸机是美国B-2轰炸机的前身。
纳粹太阳炮:如今最尖端的太空武器莫过于“上帝之杖”,这是一种威力堪比核武器的天基动能武器,可早在二战前,德国方面就计划建造一款特殊的太空武器用于焚毁敌方的城市。它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名字也极具科幻色彩——太阳炮!
图为在“太阳炮”上建造的太空港以及停靠在太空港内的运载火箭,还好不过,二战火箭科技处于萌芽阶段,纳粹德国耗费大量资源,仅研发出载弹量1吨的V-2弹道导弹,靠它来发射必须部署至高层轨道的太阳炮是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