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随着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增加,人们产生了恐惧、焦虑、无助等多种负面情绪,引发了群体恐慌、焦虑、悲观等不良社会心态。因此,如何引导人们科学面对疫情,合理引导负面情绪,形成战胜疫情所需的积极乐观的社会心态,是目前需要认真做好的关键任务之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快报
天津北方网讯:随着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增加,人们产生了恐惧、焦虑、无助等多种负面情绪,引发了群体恐慌、焦虑、悲观等不良社会心态。因此,如何引导人们科学面对疫情,合理引导负面情绪,形成战胜疫情所需的积极乐观的社会心态,是目前需要认真做好的关键任务之一。
当疫情蔓延的各种信息铺天盖地时,人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对疫情的控制,启用了缓解恐惧的自我防御机制。这种机制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无意识形成的过度恐惧,整天担心感染,对身边接触的人过于敏感多疑,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心理功能。因此,他们会失控地了解疫情的各种新闻。在自媒体时代,为了赢得大家的关注,很多信息被反复传播、扩大和夸大。结果,他们相信虚假谣言,反而加剧了自己的恐惧。二是反向形成的无所畏惧,明明最近去过疫情发生地或者接触过确诊、疑似病例,却隐瞒了行程或病情,不如实报告,主动隔离。相反,他们经常外出活动,传播病毒,拒绝治疗,这无疑成为病毒传播的巨大隐患,成为害群之马,极大地破坏了控制传播途径的效果,增加了失控的风险。同时,他们无所畏惧,加剧了传播病毒的难度。
事实上,恐惧的产生源于人们对新冠肺炎疫情失去控制感。一般来说,心理控制感是指个人在特定情况下对自我或社会力量控制事件的自我评价。当人们对自己需要的控制感到威胁时,就会表现出负面情绪(愤怒、愤怒),通过某种行为反抗,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失去控制感,很可能会经历焦虑、愤怒、无助甚至生理疾病的抑郁。当他们处于压力状态时,如果他们相信自己能控制这种压力事件,压力状态的负面影响就会减少。比如在拥挤的电梯里,有人愿意站在靠近控制板的地方,不会觉得电梯拥挤或者焦虑。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可以控制这种情况。
根据安全需求理论,安全需求可分为三个层次:确定感、安全感和控制感。只要达到个人能控制的水平,安全需求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所以控制感是个人安全需求的最高水平。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有效增强群众的控制感,满足群众的安全需求尤为重要。对于那些缺乏或失去控制感的人,尤其是那些已经启动了自卫机制的过度恐惧和无所畏惧的人,如果给他们强烈的控制感,就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态度,进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增强群众对疫情防控的控制感,化解群众对疫情的恐惧?
1.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提高人体抗击病毒的免疫力。广大人民群众可以将对疫情的控制感转移到对家生活质量的控制感上,如充电学习、陪伴亲人、培养兴趣、安静休息、恢复体力等。,从容面对疫情带来的生活节奏变化。我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把疫情经历作为重视身心健康的机会,以及未来面对挫折的勇气。
2.健康的社会心态成为疫情防控的心理口罩。多关注疫情防控取得进展的积极信息,与周围人分享积极的生活故事,形成积极的心态。目前,健康的社会心态有助于共同克服疫情。每个中国人都要坚定信念,充满信息,相互信任,保持理性的判断力、专注力和积极的影响力,营造理性、平和、积极、乐观的疫情防控社会心态。
3.凝聚全国人民疫情防控的控制感是战胜疫情的良药。政府有关部门要树立自己的权威,表现出足够的责任感和责任感,逐步消除群众的恐惧,增强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增强疫情防控的控制感。比如天津市疾控中心传染控制室负责人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分析了福尔摩斯式,公开透明,及时跟进,让群众看到政府有能力控制疫情传播,有效提高了群众战胜疫情的控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