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缸中之脑,真假难辨
在《理性,真理和历史》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缸中之脑”就是大脑与身体分离,在营养液的缸中存活。
脑的神经末梢与计算机连接,这样似乎还存在于世界之中。
这形容人在某种困境之中的生存状态。
医学界也认可了这种可能性,人的记忆是可以存储在大脑皮质中的。
用电流刺激一下大脑,可以改变和调动各种感觉。
科幻电影《黑客帝国》展示了这样的情况。
这说明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感觉可能是真实的,也有可能是虚假的。
《黑客帝国》:你是否愿做“缸中之脑”?
即当你已经意识到你是处于一个虚拟环境中时,你是否愿意再回到真实的世界?抑或心甘情愿做“缸中之脑”?咋一看,选择似乎很容易,谁愿意活在虚拟之中被人操控,谁不愿掌控自己的人生,但事实上答案并没有那么简单。如若真实世界是艰难与苦难的,而虚拟世界是轻松与美好的,你会怎么选?电影中的一个角色就面临这样的困境,最终他选择了切断真实世界的记忆,回到虚拟世界去享受富贵人生,他说因为他无法再忍受真实世界的艰辛岁月。
虽然《黑客帝国》是一部科幻片,但我认为它仍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Matrix”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极端的例子,朝鲜这个国家,就是一个典型的“Matrix”,整个国家被金氏政权封闭起来,营造出一个虚假环境,人们所看到、听到、感知到的一切都是事先被设计好的,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根本一无所知,人民几乎就是“缸中之脑”。他们应该还像文革时的我们一样,以为自己的生活幸福得像花儿一样,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着我们去解救呢。但是,毫无疑问,总有一些人会意识到这个环境的虚假,所以有人成了逃向真实世界但需历经艰险的“脱北者”,而有人则成了甘做“缸中之脑”的金氏政权的鼓吹者。
又譬如,我们所谓的“体制内”,其实也类似于一个“Matrix”。我相信很多“体制内”人都心如明镜“体制内”的诸多弊病,但真正有勇气离开这个“Matrix”的人却寥寥无几,因为在我们这里,“体制内”似乎代表着主流和稳定,“体制外”则意味着动荡与艰辛。我好歹也算个“体制内”人,但是我清楚地知道我已经被“体制化”了。(“体制化”是《肖申克的救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词语)
再譬如,婚姻。有些婚姻早已千疮百孔,但一些人却假装视而不见,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而不愿面对真实的境况,这与生活在一个虚拟的“Matrix”中有何区别?
然而,我们一定要清楚的是,虚拟世界表面再美好,它终究是虚幻的,虚假之物终有崩塌之日,届时,“缸中之脑”们也会随着灰飞烟灭;真实世界再艰辛,但它是自主的,是我们自身可以掌控的。但是,究竟如何选择,这却是个人价值观的问题,我们也无需多作道德评判。你只需清楚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将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代价就可以了,只是代价到来那天,你是否能否坦然面对?
关于“缸中之脑”的问题
我认为不会。
首先,这是一个没有办法去试验的事情。如果非要找例子,那么缸中之脑,其实跟我们做梦很像,人会梦到自己被人杀,但大脑还是不会死。
在梦里,你是分不清楚梦与现实的,但你并不会死。所以,在“缸”中,你也分不清楚,情况一样,也不会死。
如何理解普特南的缸中之脑这一题目,如何看待《黑客帝国》里面的哲学思想?
缸中之脑只是一个假设的问题。
我也用个假设来帮助你理解吧:假设我现在是一个“缸中之脑”,那么,‘你提的这问题’和‘我现在回答的这些话’,都只是被某个科学怪人设定好的程序罢了。
我不知道你希望能怎样看待《黑客帝国》里面的哲学思想,反正我只是把它当成搞笑的故事看。
把所有的悲剧当成是高级文明里科学怪人设定的程序,很强,很搞笑。
‘邪恶的思想’可以用设定的程序‘杀死’删除,很好,很强大。
那个所谓真实的世界的人都是不犯罪的,但是,很可惜,那个“美好的世界”只是现在普通文明里一个人想出的假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