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

破解系统,专业黑客,黑客业务,渗透接单,黑客网站

2077黑客椅数据吞吐量(2077网络黑客的椅子)

本文导读目录:

急求:两篇关于两会论文,大约600字左右

1.

两会议案对政府行政进行机构改革成为热点关注议论话题。笔者认为,当前推进政府转型,需要明确以下几大理念。 理念之一:政府转型的基本趋势是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发展并成为核心职能 一般来说,世界各国都经历了政府转型过程。在市场经济国家,早期的政府职能范围非常有限,基本定位在“守夜人”的角色,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承担了调解社会经济供求关系职能。随着19—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市场失灵”的问题受到普遍重视,这些国家的政府逐步扩大了宏观调控、调解收入分配、维护公平竞争以及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职能。196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滞胀问题凸现,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带来的“政府失灵”问题成为新的焦点,结果引发了国有经济私有化的浪潮,并突破了一些传统上被认为属于自然垄断的领域,如电力、电信行业等。至此,这些国家的政府职能重点转向公共服务领域并趋于稳定,反映在公共支出结构上,转移性支出以及有关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福利性支出成为主体部分。 从市场经济国家政府转型的简要描述中可以看出,政府转型的基本趋势是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发展并成为核心职能。而政府转型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和市场能够有效克服自身的缺陷,发挥彼此不能或难以相互替代的功能,实现政府与市场功能的良性互动。这是现代公共服务体系赖以形成的基本前提和制度基础。 与市场经济国家政府转型的过程相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的政府转型尽管在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表现出共性,但转型的起点和走向则呈现出不同的轨迹。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全面控制经济运行,政府转型所面临的初始问题是“政府失灵”而不是“市场失灵”问题。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转型是由不干预市场运行,到通过扩大公共服务来调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计划经济国家的政府转型则是通过缩小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在培育和发展市场的同时,向主要提供公共服务转变。这样,在政府转型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矫枉过正”情形,市场经济国家更有可能发生政府“干预过度”的问题,计划经济国家可能产生“市场扭曲”的问题。 就我国的情况来说,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尽管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形成,但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错位”现象依然存在。从政府的公共支出结构看,经济建设仍然占有主导性地位,成为制约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因素。从经济运行状况看,行政性垄断的广泛存在,既导致了不公平竞争,也抑制了市场活力,增加了社会公共服务成本。从体制方面看,政府在许多领域依然承担着决策者、生产者、监控者等多种角色,集裁判员与运动员于一身,制约了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转型的进程。理念之二:必须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基本价值取向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坚持“以人为本”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和和谐社会过程中,政府转型必须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基本价值取向。 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曾经被作为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提出,近年来开始受到不少质疑。对此应该作具体分析。一是要考虑到改革的初始背景是分配领域中的平均主义窒息了社会活力,而且平均主义只强调结果均等,否认不同个人、群体的贡献,实际上是不公平的。二是当时提出的效率与公平具有不同指向,效率是与市场资源配置机制相联系的,选择了市场也就选择了效率;而“兼顾公平”主要是为避免因市场效率引致分配结果差距过大,其内涵与今天我们一般说的社会公平正义有很大不同。三是当时改革主要是在经济领域,政府转型主要在微观“搞活”经济方面,分配差距过大以及其他社会公平缺失问题还没有充分显现。因此,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与当初的改革原则本身没有必然联系,但由于政府转型相对滞后以及实践中存在对改革原则的扭曲或片面理解,致使人们在公平与效率问题上产生了较大的分歧。 根据改革进程的深化与社会认识水平的提高,应该说,社会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问题,选择的侧重只是随着主要矛盾的变化才出现的,最终则是要实现二者的平衡,从而推动社会进步与和谐。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反映了党在公平与效率关系上认识的深化。需要明确的是,政府与市场的功能是不同的。市场运行必然以效率为取向,这是市场机制的本质属性;市场运行也要求公平(竞争规则、秩序的公平),但市场本身并不能完全提供这种公平。政府虽然在促进社会经济效率方面有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市场环境的改善而间接实现的,不是政府直接追求微观效率。政府在价值取向上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这是政府作为公共权力受托者的本质属性。30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不是源于政府坚持了“效率”原则,而是在于政府放弃了直接追求效率,把效率机制交给了市场,逐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改善市场环境、促进公平竞争等方面。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市场提供效率,政府维护公平正义,应该是我国市场深化改革和政府转型的基本价值取向。理念之三: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社会管理型政府转变传统计划经济的基本理念是将公共利益、公共所有、公共管理等同起来,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是控制经济社会的唯一主体;同时,由于否定市场,市场也就不在公共利益的考虑之中。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但传统体制及其理念的惯性依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功能的科学定位。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利益是政府、社会公众和市场的共同需求,也是各类主体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来维护的;财产的公共所有不再是实现公共利益的唯一选择,非公有产权在基本制度规范下同样可以实现公共利益;公共管理无论在范围上还是在参与主体方面都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在这个意义上,政(学生无忧网整理)府转型不仅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且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公有产权和非公有产权的关系。这就必然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政府功能的科学定位问题。

-

2.

五年全国公路建设投资一万二千三百四十三亿元,扣除价格变动因素,是一九五○年到一九九七年全国公路建设投资总和的一点七倍。公路通车里程由一九九七年的一百二十三万公里增加到二○○二年的一百七十六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由四千七百七十一公里增加到二点五二万公里,从居世界第三十九位跃升到第二位。铁路营运里程由六万五千九百六十九公里增加到七万一千五百公里;五年建成新线五千九百四十四公里,复线四千六百零三公里,电气化线路五千七百零四公里。新建、改扩建机场五十个。港口万吨级码头泊位新增吞吐能力一点四四亿吨。交通建设空前发展,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 ----摘自朱镕基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电子站牌、出租车上的GPS装置、IC卡刷卡机,令我们的出行更加便捷横贯东西川流不息的长安街是首都北京的象征,更是北京市民日常出行的交通要道。有心人不难发现,北京的城市交通系统信息化工程近年来动作不断。现今,在北京长安街沿线乘坐1路公交车的乘客不用为等车而焦急了,因为你可以在新安装的电子站牌上实时看到1路车的运行位置。2002年10月15日,北京市第一块电子车牌出现在1路公交车日坛路车站。通过电子站牌,乘客能够随时了解1路公交车的运行位置,真正做到了让等车人“心中有数”。

新出现的电子站牌是北京公交智能化调度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信息传递和互通,北京所有的1路公交车全都装上了GPS系统,指挥中心将接收到的车辆数据进行整理编辑,再由中央电视塔的调频广播发射机发射到电子站牌上。目前,这种先进的公交信息服务系统还处于试验运行阶段,所提供车辆位置信息仅供参考,但不久后将正式投入使用,范围也将扩大。

除了新亮相的电子站牌,出租车上的GPS装置、公交车上的IC卡刷卡机和停车场里的电子显示牌都在不知不觉中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科技的发展正在为城市交通提速贡献自己的力量。目前这些还只是分散的资源,城市交通数字化之路建设的下一步目标就是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

曾几何时,春运曾是中国经济发展与交通滞后的独特景观,如今,迅速增长的公路、铁路、民航运力让数以亿计的人们走得出去回得来,路网带我们走遍天涯海角5年来,大大小小的机场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机场设施的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让我们来看看机场的候机楼吧。几年前我国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建筑面积较小,给旅客乘机带来了很多不便,而现在候机楼不仅仅面积增加,而且技术含量也在明显提高。机场候机楼设计概念逐步多样化,前列式、指廊式及其它综合方式相互结合,互为补充。

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杭州萧山机场等机场的航站楼均采用大跨度钢屋架结构、预应力混凝土及高强度混凝土,外形各具特色,楼内柱间距大大增加,空间宽阔,流程通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机场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电子离港系统的广泛应用,结束了几十年来手工办理值机手续的历史,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服务差错率,提高了服务质量。在登机口通过条形码阅读器扫描登机牌并自动记录旅客人数,优化了旅客登机程序。离港系统具有计算机自动分配飞机载量平衡的功能,确保载量数据的可靠性,对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离港系统为多柜台联办值机、无行李办理值机手续和多种旅客服务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随着技术的更新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成,离港系统具有的延伸服务潜力日益显现,已成为机场经营管理的可靠数据来源。

民航交通的快捷,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乘飞机出行。今年春节前,在北京上学的小赵心情非常激动,因为她可以坐飞机回家过年了,几千公里的路程只需两个小时就到了。像小赵这样春节回家过年选择乘坐飞机的人群正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曾几何时,春运,这个中国经济发展与交通滞后结合形成的独特景观,带给许多人的是痛苦的回忆。

如今,迅速增长的运力带给数以亿计的人们一个容易实现的渴望———回家过年,外出旅游。

在这跨世纪的5年,我国铁路建设不断展开新动作,其风采和魅力日益显露。联接东北与华东的陆海通道,纵贯华北、华中和华南的洛湛通道,西安至南京的东西部新通道及投资仅亚于三峡工程的京沪高速铁路的相继建成通车。铁路每年完成客运量10亿人次左右,是1949年的10倍,“买票难”、“乘车难”的帽子被甩掉了。

2000年12月18日,可以说是一个好日子,全长1262公里的京沪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这是一条历时13载、用393亿元打造出的黄金路线。它不仅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六省市连成一线,在华北与华东之间形成了一条便捷、快速的公路运输大通道,还与京沈高速公路、沈阳至长春至吉林高速公路、沪杭甬高速公路相接,使京津地区、环渤海湾地区和长江三角洲融为一体,成为东部发达地区最有力的经济“助推器”。

5年来,高速公路建设成就格外引人注目,东部地区省会与地市级城市间建立以高速公路为主的快速公路网已经基本完成。现如今,一条条高速路由中心城市辐射出去,密密织就了大城市圈,在中华大地上遍地开花。据悉,截至2001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9453公里(不包括港澳台),已跃居世界第二位。

其中山东省高速公路里程达2077公里、河北1565公里,广东1500公里。2002年11月高速公路突破2万公里。

到2005年,全国公路总里程将新增20万公里。到2010年,总长约3.5万公里、纵贯东西和横穿国境南北的“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系统将全面建成。

铁路在四次大提速之后,将于今年和2005年再进行两次大提速,并建成“三个中心”、“三个提速圈”。“三个中心”即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建成连接主要城市的快速客运网,总里程达14000~16000公里;“三个提速圈”即以中心城市为圆心,半径在500公里左右的城市间实现“朝发夕归”,半径在1200~1500公里实现“夕发朝至”,半径在2000~2500公里的实现“一日到达”。

高速公路联网,铁路大提速,交通科技让我们体验时代的“快感”2000年9月15日,正值“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中的京沈高速公路通车。之前,从北京到沈阳乘最快的一班火车要9个小时,汽车走102国道需18个小时,京沈高速公路开通后只要6个小时。京沈高速公路成为华北与东北之间最便捷的大通道。曾经是海空部队飞行员的赵先生,现在每次来往于沈阳与北京之间,都选择乘坐“虎跃”高速直达大巴。他说:“我喜欢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就好像我依然驾驭着战斗机在蓝天上飞。”“千里江陵一日还”。现在,从铁路的任何一个节点,1500公里内都可以夕发朝至,一日何止千里!

过去,“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现在岭南的荔枝离开枝头不到6小时,已摆上西安的超市货架,进入寻常百姓家。曾经“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现在乘500吨轮渡可溯江入川,沿高速公路可直达锦城,蜀道已成康庄大道。

当沈大、济青、沪宁、成渝、京石、京津塘等地高速公路迅速延伸之时,铁路建设早已按耐不住它时代的步伐。

1995年10月,铁路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铁道部党组果断决策,提出了科技发展的十个现代化奋斗目标,逐步实现大宗货物运输重载化,旅客运输快速化,安全技术装备现代化,牵引动力电气、内燃化,车辆大型专业化,运营管理现代化和主要运输过程控制自动、半自动化,铁道结构重型化,养路、装卸、检修机械化,铁路设计施工现代化,铁路宏观决策科学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技术体系。我国铁路提速拉开了帷幕。

1997年4月1日,全国铁路第一次大提速在京沪、京广、京哈线实施。这次提速,全路运行时速达120-160公里的特快旅客列车有8对;夕发朝至列车78列。货物列车最高时速达80公里;京沪、京广线开行重载列车64对,首次推出了月开行达515趟的“五定”(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间,定运价)货运班列。

1998年10月1日,第二次大提速使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提速区段得到延展。2000年10月21日,以西部为重点的第三次大提速,使陇海、兰新、京九、浙赣等干线的运输能力全面提高。2001年10月21日开始正式实施铁路的第四次提速。

在提速攻关的日子里,是我们的铁路工作者对全路的线路、桥梁、机车、车辆、通信、信号、安全装备等行车设备设施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更新改造。提速试验先在沪宁线、京秦线、沈山线、沈大线等线路上进行,数百名科技人员参加测试,取得10亿多个关键技术数据,为确保我国铁路全面提速的成功取得了科学依据。

我国相继成功地开发出的“东风11”、“韶山8”和“东风4D”型快速客运机车,“新曙光”内燃动车组、准高速双层内燃动车组、“蓝箭”交流传动电动车组、“春城号”动车组、“中原之星”电力动车组,“先锋号”和“奥星”机车,新型产品研制之多之快,让人应接不暇。这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名副其实的“中华牌”机车车辆,在关键技术、制造工艺和整体技术水平上已经接近和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采用,新设备的不断研制成功,使我国铁路装备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成为了我国高速火车的动力源。

科技进步使得铁路安全技术设备水平大幅度提高,为铁路提速保驾护航。通用式机车信号、列车自动停车装置和列车安全运行速度监控记录装置,车站计算机联索设备,客车红外线轴温检测装置,钢轨探伤仪,轨道动态检查仪,道口报警装置等安全设置,已在全路普遍推广使用,初步形成了列车运行监控和列车超速防护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高速公路,给我们的交通送来了时代节奏。铁路提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全路客票收入每年递增10%以上,1999年全路提前一年扭亏为盈。正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制造水平的提升为我国铁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科技进步,为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原动力2001年6月29日在我国交通建设史上又可以说是一个好日子,望眼雪域高原,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在那天正式开工建设。而如今,全长1142公里,途经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与多年连续冻土地段550公里,翻越唐古拉山路段海拔最高达5072米的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青藏铁路已初具规模。其中,冻土地区建设铁路的技术性难题已基本解决。

在青藏高原的高寒冻土地区修建铁路,是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没有充分的科研成果是根本办不到的。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创造着我国乃至世界铁道建设史上的奇迹?

铁道部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朱振升回答了这一问题:是我国工程技术人员为青藏铁路的修建提供着强大的技术后盾,是他们在海拔4780米的风火山常年冻土地区开展路基、桥涵、房屋试验与多年不间断的观测、研究,取得了1300多万个试验数据后,阐明解决冻土问题的核心是控制融沉和冻胀变形;提出冷却地基冻土,减少传入冻土的热量,保持冻土热稳定性的技术路线,从而为施工中解决冻土引起的线路病害找到了有效措施。

铁道部发展计划司长期规划处林仲洪处长说,在今后的几年里,为了满足国家开发西部地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求,我们将在抓好青藏铁路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构建西部路网基本框架,完善“八纵八横”的铁路路网通道,加强跨越东西部主干线的建设;在城市密集区发展城际多线铁路,在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运输,在全国主要城市与港口构建15个专门的集装箱节点站,满足国家对能源输送与高附加值物资增长的需求。到2020年铁路总营业里程将达9万公里。

1997年1月,“韶山8”型大功率客运电力机车牵引着我国自行研制的准高速客车,在北京环行线上开始启动。铁道部各级领导坐在试验车上,认真地注视着计算机屏幕上的各种数据变化和列车快速行驶时的平稳性能。

当列车速度冲到212.6公里/小时,并稳稳地行驶2公里后,铁道部傅志寰部长高兴地说:“我国列车已进入高速行列,这是我国铁路史上一个里程碑”。1998年6月,“韶山8”型电力机车牵引的快速列车在郑武线跑出了240公里/小时,成为当时“中国第一速”,新华社迅速向全世界播发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

5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原动力,我国的交通状况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交通的高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中最引人注目的篇章。现今,每打开一本交通地图,铁路、公路、飞机航线所勾画的祖国交通网不免令人“眼花缭乱”。铁路“八纵八横”的框架给中国经济布下了一张好棋盘,以高速公路为主的快速公路网已见规模。数字化交通正在打造着“城市交通新理念”。

据统计,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万公里,反映铁路运输效率的重要指标———运输密度达到每公里3000万吨,居世界第一。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0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高速公路里程达到了1.9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民航机队的规模发展到1000多架,运输周转量达到了140亿吨公里,已经形成世界最大的民航市场。水运、集装箱吞吐量已经增长到2653万标准箱,其中上海港达到634万标准箱,稳稳地坐上了世界第5把交椅。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和客货运输总量规模迅速扩展及质量水平大幅提高,我国交通整体结构明显改善,5年来,我们已建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现代交通运输系统。

交通是篇大文章,寥寥几千字又怎能囊括5年来我国交通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我们交通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而这些正是科技服务于交通为其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要想富,先修路。科技作用于交通的意义更在于使得迅猛发展的交通事业有力地拉动了我国不发达地区区域经济的积极增长,逐步把我国经济推上了快车道。

科技典范摊开中国铁路运营图,西藏自治区日前还是一片空白。如今,国家在“十五”计划中把建设青藏铁路列到新世纪重大工程中,在全国铁路横向大动脉———陇海线的西端又延长了1118公里。

提起第一次上山,青藏铁路第五标段科技攻关组组长、青年路基专家王永义说:“当时已近年底,山上气候和环境条件极其恶劣,在决定上不上山时,采取什么技术时,众说不一。

青藏铁路全长1118公里,其中多年冻土地段约600公里,海拔高于4000米的地段960多公里,青藏铁路将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昆仑山隧道地处海拔4600米以上的高原多年冻土区,其隧道施工究竟采用哪种合理的支护方法,始终是专家的科研课题。有人主张采用湿喷混凝土技术,可在国内多年冻土隧道从未有过实践,没有成熟的经验,一些专家持怀疑态度,所以设计要求采用模筑混凝土技术,但也没有绝对把握,况且在昆仑山隧道冻土含冰量高,围岩破碎,冻土开挖暴露时间过长会造成冰层融化和坍塌。

王永义带领攻关小组迎难而上,他们与有关科研单位一道,选择了湿喷混凝土技术率先在全线开展攻关。通过大量室内及现场试验,终于在高寒低温及冻土条件下实现了湿喷混凝土速凝、早强、耐久,将其作为隧道临时支护及时封闭围岩裂隙,有效阻止了冰融速度,证实湿喷混凝土支护的可行性,填补了我国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磁盘与磁带如何选择?

磁盘和磁带各有优势,不同的用户适用不同的方式,极力宣扬任何一种技术的绝对地位都和各个厂商的小算盘有关。只有因地制宜,综合两种技术的优点,扬长避短,根据用户具体情况提供最适合的方案,才是解决备份问题的根本办法。

VTL的缺点在于,目前来讲价格还相对高昂,但是相信随着磁盘技术的发展,这一点很快就能解决。

多少年来,备份市场一度是磁带一统天下,尽管存在诸多令人头疼的问题,但其低廉的存储成本仍使磁带稳居数据中心备份的第一把交椅。近年来,随着磁盘价格的不断下跌,尤其是SATA盘的出现,使得基于磁盘的备份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大有取代磁带备份的势头。这令许多管理员感到安慰:终于可以有更多选择了。

理性选择备份手段

作为传统的备份手段,磁带备份存在很多缺陷。首先,磁带库和磁带驱动器都是机电设备,不可避免地普遍存在机械故障率过高的特点;其次,磁带介质本身也比较脆弱,容易受到温度、湿度以及粉尘、电磁等的影响,虽然理论上金属磁带使用寿命很长,但实际操作中卡带、绞带是频发的问题;另外,使用磁带的过程需要过多人工因素的参与,不但导致高昂的人工成本,也引入了诸多人为的不安全因素。根据美国存储杂志的统计,磁带备份中,40%~60%是失效的,其中大部分原因是人为因素和机械故障造成的。这也导致了使用磁带备份的维护成本很高。根据业内人员的统计,每年维护费用要超过购买费用的10%以上,几年下来相当于重新购买一台设备。

磁盘备份的主要优势在于其高性能。目前市场上主流的SATA磁盘吞吐速度高达150MB/s,而SATAⅡ更高达300MB/s,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型数据中心在备份时间窗口方面的压力,而目前最快的LTO 3磁带驱动器也只能达到80MB/s的速度。另外,磁盘作为全密闭的电子设备,故障率要远远低于磁带设备,不但降低了维护成本,也减少了维护人员的工作压力。磁盘备份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次性投入仍然居高不下,但是如果考虑磁带设备的维护成本,以总体拥有成本(TCO)进行比较,磁盘备份的成本并没高出多少。据StorageExpo 2005和Overland Storage的调查显示,87%的被调查机构在将来的存储规划中,会采用磁盘到磁盘到磁带(D2D2T)的备份结构。

磁盘磁带各取所需

一般来讲,如果用户的备份数据量不大,或者时间窗口非常宽裕,可以选择磁带备份。另外,希望将数据异地离线长期保存的用户,也应该选择磁带备份。磁盘备份一般适用于大型数据中心,特点是数据量大,而备份窗口相对较小,所以对备份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很高。这种用户一般会选择将磁盘设备做为一级备份目的地,以便于快速、稳定地完成备份任务,然后再将备份到磁盘的数据中需要离线长期保存的慢慢迁移到机械带库中,这种磁盘和磁带配合的做法结合了两方面的优点,有效提高了整个备份系统的性能,同时也将磁带备份的种种缺陷从一线工作中隔离出去。

还有些用户,备份数据量大,数据生命周期比较短,这时候可以选择全磁盘的备份方案,即用一个磁盘做备份,后端不再配合磁带设备,而是在异地放置一台同样的磁盘设备做远程复制,以实现异地离线存放的目的。现在,已经有很多厂家提供类似的解决方案,比如美国SEPATON公司,利用其S2100虚拟磁带库做为基本平台开发的称为Site2的远程复制应用,就可以实现这一点。还有些用户,他们需要经常进行恢复操作,或者恢复的工作量非常大,比如现在很多大型企业都采用了在线数据分析、在线数据挖掘等技术,这种业务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而且都需要从存档数据中恢复到在线系统中,而传统磁带库备份性能低下,恢复性能更是大打折扣,这时候就需要采用磁盘备份设备确保恢复的速度、安全性和可靠性。另有些用户在使用磁带备份的过程中,深受其居高不下的故障率所累,经常遇到发生数据灾难时无法恢复的尴尬,这种情况也建议采用基于磁盘的方案来解决问题。

基于磁盘的方案实际上也分为两大阵营:普通磁盘和虚拟磁带库(VTL)。普通磁盘的优势在于价格相对低廉,使用简单。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一是使用文件系统进行数据备份,数据容易遭受病毒、黑客以及其他因素的侵害,二是容易产生磁盘碎片,影响备份恢复性能。VTL的优点在于,它使用磁盘模拟磁带流式数据格式,适合备份作业大吞吐量的特点,并且在备份软件看来和机械磁带库没有任何区别,可以方便地融合到用户现有的备份环境中,而基本不需要做改动或增加人员培训成本。

急求!!!! 两会论点的论文 任选一个论点 1000字

1.

两会议案对政府行政进行机构改革成为热点关注议论话题。笔者认为,当前推进政府转型,需要明确以下几大理念。 理念之一:政府转型的基本趋势是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发展并成为核心职能 一般来说,世界各国都经历了政府转型过程。在市场经济国家,早期的政府职能范围非常有限,基本定位在“守夜人”的角色,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承担了调解社会经济供求关系职能。随着19—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市场失灵”的问题受到普遍重视,这些国家的政府逐步扩大了宏观调控、调解收入分配、维护公平竞争以及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职能。196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滞胀问题凸现,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带来的“政府失灵”问题成为新的焦点,结果引发了国有经济私有化的浪潮,并突破了一些传统上被认为属于自然垄断的领域,如电力、电信行业等。至此,这些国家的政府职能重点转向公共服务领域并趋于稳定,反映在公共支出结构上,转移性支出以及有关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福利性支出成为主体部分。 从市场经济国家政府转型的简要描述中可以看出,政府转型的基本趋势是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发展并成为核心职能。而政府转型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和市场能够有效克服自身的缺陷,发挥彼此不能或难以相互替代的功能,实现政府与市场功能的良性互动。这是现代公共服务体系赖以形成的基本前提和制度基础。 与市场经济国家政府转型的过程相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的政府转型尽管在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表现出共性,但转型的起点和走向则呈现出不同的轨迹。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全面控制经济运行,政府转型所面临的初始问题是“政府失灵”而不是“市场失灵”问题。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转型是由不干预市场运行,到通过扩大公共服务来调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计划经济国家的政府转型则是通过缩小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在培育和发展市场的同时,向主要提供公共服务转变。这样,在政府转型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矫枉过正”情形,市场经济国家更有可能发生政府“干预过度”的问题,计划经济国家可能产生“市场扭曲”的问题。 就我国的情况来说,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尽管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形成,但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错位”现象依然存在。从政府的公共支出结构看,经济建设仍然占有主导性地位,成为制约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因素。从经济运行状况看,行政性垄断的广泛存在,既导致了不公平竞争,也抑制了市场活力,增加了社会公共服务成本。从体制方面看,政府在许多领域依然承担着决策者、生产者、监控者等多种角色,集裁判员与运动员于一身,制约了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转型的进程。理念之二:必须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基本价值取向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坚持“以人为本”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和和谐社会过程中,政府转型必须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基本价值取向。 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曾经被作为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提出,近年来开始受到不少质疑。对此应该作具体分析。一是要考虑到改革的初始背景是分配领域中的平均主义窒息了社会活力,而且平均主义只强调结果均等,否认不同个人、群体的贡献,实际上是不公平的。二是当时提出的效率与公平具有不同指向,效率是与市场资源配置机制相联系的,选择了市场也就选择了效率;而“兼顾公平”主要是为避免因市场效率引致分配结果差距过大,其内涵与今天我们一般说的社会公平正义有很大不同。三是当时改革主要是在经济领域,政府转型主要在微观“搞活”经济方面,分配差距过大以及其他社会公平缺失问题还没有充分显现。因此,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与当初的改革原则本身没有必然联系,但由于政府转型相对滞后以及实践中存在对改革原则的扭曲或片面理解,致使人们在公平与效率问题上产生了较大的分歧。 根据改革进程的深化与社会认识水平的提高,应该说,社会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问题,选择的侧重只是随着主要矛盾的变化才出现的,最终则是要实现二者的平衡,从而推动社会进步与和谐。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反映了党在公平与效率关系上认识的深化。需要明确的是,政府与市场的功能是不同的。市场运行必然以效率为取向,这是市场机制的本质属性;市场运行也要求公平(竞争规则、秩序的公平),但市场本身并不能完全提供这种公平。政府虽然在促进社会经济效率方面有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市场环境的改善而间接实现的,不是政府直接追求微观效率。政府在价值取向上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这是政府作为公共权力受托者的本质属性。30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不是源于政府坚持了“效率”原则,而是在于政府放弃了直接追求效率,把效率机制交给了市场,逐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改善市场环境、促进公平竞争等方面。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市场提供效率,政府维护公平正义,应该是我国市场深化改革和政府转型的基本价值取向。理念之三: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社会管理型政府转变传统计划经济的基本理念是将公共利益、公共所有、公共管理等同起来,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是控制经济社会的唯一主体;同时,由于否定市场,市场也就不在公共利益的考虑之中。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但传统体制及其理念的惯性依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功能的科学定位。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利益是政府、社会公众和市场的共同需求,也是各类主体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来维护的;财产的公共所有不再是实现公共利益的唯一选择,非公有产权在基本制度规范下同样可以实现公共利益;公共管理无论在范围上还是在参与主体方面都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在这个意义上,政(学生无忧网整理)府转型不仅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且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公有产权和非公有产权的关系。这就必然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政府功能的科学定位问题。

-

2.

五年全国公路建设投资一万二千三百四十三亿元,扣除价格变动因素,是一九五○年到一九九七年全国公路建设投资总和的一点七倍。公路通车里程由一九九七年的一百二十三万公里增加到二○○二年的一百七十六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由四千七百七十一公里增加到二点五二万公里,从居世界第三十九位跃升到第二位。铁路营运里程由六万五千九百六十九公里增加到七万一千五百公里;五年建成新线五千九百四十四公里,复线四千六百零三公里,电气化线路五千七百零四公里。新建、改扩建机场五十个。港口万吨级码头泊位新增吞吐能力一点四四亿吨。交通建设空前发展,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 ----摘自朱镕基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电子站牌、出租车上的GPS装置、IC卡刷卡机,令我们的出行更加便捷横贯东西川流不息的长安街是首都北京的象征,更是北京市民日常出行的交通要道。有心人不难发现,北京的城市交通系统信息化工程近年来动作不断。现今,在北京长安街沿线乘坐1路公交车的乘客不用为等车而焦急了,因为你可以在新安装的电子站牌上实时看到1路车的运行位置。2002年10月15日,北京市第一块电子车牌出现在1路公交车日坛路车站。通过电子站牌,乘客能够随时了解1路公交车的运行位置,真正做到了让等车人“心中有数”。

新出现的电子站牌是北京公交智能化调度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信息传递和互通,北京所有的1路公交车全都装上了GPS系统,指挥中心将接收到的车辆数据进行整理编辑,再由中央电视塔的调频广播发射机发射到电子站牌上。目前,这种先进的公交信息服务系统还处于试验运行阶段,所提供车辆位置信息仅供参考,但不久后将正式投入使用,范围也将扩大。

除了新亮相的电子站牌,出租车上的GPS装置、公交车上的IC卡刷卡机和停车场里的电子显示牌都在不知不觉中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科技的发展正在为城市交通提速贡献自己的力量。目前这些还只是分散的资源,城市交通数字化之路建设的下一步目标就是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

曾几何时,春运曾是中国经济发展与交通滞后的独特景观,如今,迅速增长的公路、铁路、民航运力让数以亿计的人们走得出去回得来,路网带我们走遍天涯海角5年来,大大小小的机场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机场设施的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让我们来看看机场的候机楼吧。几年前我国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建筑面积较小,给旅客乘机带来了很多不便,而现在候机楼不仅仅面积增加,而且技术含量也在明显提高。机场候机楼设计概念逐步多样化,前列式、指廊式及其它综合方式相互结合,互为补充。

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杭州萧山机场等机场的航站楼均采用大跨度钢屋架结构、预应力混凝土及高强度混凝土,外形各具特色,楼内柱间距大大增加,空间宽阔,流程通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机场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电子离港系统的广泛应用,结束了几十年来手工办理值机手续的历史,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服务差错率,提高了服务质量。在登机口通过条形码阅读器扫描登机牌并自动记录旅客人数,优化了旅客登机程序。离港系统具有计算机自动分配飞机载量平衡的功能,确保载量数据的可靠性,对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离港系统为多柜台联办值机、无行李办理值机手续和多种旅客服务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随着技术的更新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成,离港系统具有的延伸服务潜力日益显现,已成为机场经营管理的可靠数据来源。

民航交通的快捷,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乘飞机出行。今年春节前,在北京上学的小赵心情非常激动,因为她可以坐飞机回家过年了,几千公里的路程只需两个小时就到了。像小赵这样春节回家过年选择乘坐飞机的人群正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曾几何时,春运,这个中国经济发展与交通滞后结合形成的独特景观,带给许多人的是痛苦的回忆。

如今,迅速增长的运力带给数以亿计的人们一个容易实现的渴望———回家过年,外出旅游。

在这跨世纪的5年,我国铁路建设不断展开新动作,其风采和魅力日益显露。联接东北与华东的陆海通道,纵贯华北、华中和华南的洛湛通道,西安至南京的东西部新通道及投资仅亚于三峡工程的京沪高速铁路的相继建成通车。铁路每年完成客运量10亿人次左右,是1949年的10倍,“买票难”、“乘车难”的帽子被甩掉了。

2000年12月18日,可以说是一个好日子,全长1262公里的京沪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这是一条历时13载、用393亿元打造出的黄金路线。它不仅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六省市连成一线,在华北与华东之间形成了一条便捷、快速的公路运输大通道,还与京沈高速公路、沈阳至长春至吉林高速公路、沪杭甬高速公路相接,使京津地区、环渤海湾地区和长江三角洲融为一体,成为东部发达地区最有力的经济“助推器”。

5年来,高速公路建设成就格外引人注目,东部地区省会与地市级城市间建立以高速公路为主的快速公路网已经基本完成。现如今,一条条高速路由中心城市辐射出去,密密织就了大城市圈,在中华大地上遍地开花。据悉,截至2001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9453公里(不包括港澳台),已跃居世界第二位。

其中山东省高速公路里程达2077公里、河北1565公里,广东1500公里。2002年11月高速公路突破2万公里。

到2005年,全国公路总里程将新增20万公里。到2010年,总长约3.5万公里、纵贯东西和横穿国境南北的“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系统将全面建成。

铁路在四次大提速之后,将于今年和2005年再进行两次大提速,并建成“三个中心”、“三个提速圈”。“三个中心”即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建成连接主要城市的快速客运网,总里程达14000~16000公里;“三个提速圈”即以中心城市为圆心,半径在500公里左右的城市间实现“朝发夕归”,半径在1200~1500公里实现“夕发朝至”,半径在2000~2500公里的实现“一日到达”。

高速公路联网,铁路大提速,交通科技让我们体验时代的“快感”2000年9月15日,正值“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中的京沈高速公路通车。之前,从北京到沈阳乘最快的一班火车要9个小时,汽车走102国道需18个小时,京沈高速公路开通后只要6个小时。京沈高速公路成为华北与东北之间最便捷的大通道。曾经是海空部队飞行员的赵先生,现在每次来往于沈阳与北京之间,都选择乘坐“虎跃”高速直达大巴。他说:“我喜欢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就好像我依然驾驭着战斗机在蓝天上飞。”“千里江陵一日还”。现在,从铁路的任何一个节点,1500公里内都可以夕发朝至,一日何止千里!

过去,“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现在岭南的荔枝离开枝头不到6小时,已摆上西安的超市货架,进入寻常百姓家。曾经“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现在乘500吨轮渡可溯江入川,沿高速公路可直达锦城,蜀道已成康庄大道。

当沈大、济青、沪宁、成渝、京石、京津塘等地高速公路迅速延伸之时,铁路建设早已按耐不住它时代的步伐。

1995年10月,铁路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铁道部党组果断决策,提出了科技发展的十个现代化奋斗目标,逐步实现大宗货物运输重载化,旅客运输快速化,安全技术装备现代化,牵引动力电气、内燃化,车辆大型专业化,运营管理现代化和主要运输过程控制自动、半自动化,铁道结构重型化,养路、装卸、检修机械化,铁路设计施工现代化,铁路宏观决策科学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技术体系。我国铁路提速拉开了帷幕。

1997年4月1日,全国铁路第一次大提速在京沪、京广、京哈线实施。这次提速,全路运行时速达120-160公里的特快旅客列车有8对;夕发朝至列车78列。货物列车最高时速达80公里;京沪、京广线开行重载列车64对,首次推出了月开行达515趟的“五定”(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间,定运价)货运班列。

1998年10月1日,第二次大提速使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提速区段得到延展。2000年10月21日,以西部为重点的第三次大提速,使陇海、兰新、京九、浙赣等干线的运输能力全面提高。2001年10月21日开始正式实施铁路的第四次提速。

在提速攻关的日子里,是我们的铁路工作者对全路的线路、桥梁、机车、车辆、通信、信号、安全装备等行车设备设施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更新改造。提速试验先在沪宁线、京秦线、沈山线、沈大线等线路上进行,数百名科技人员参加测试,取得10亿多个关键技术数据,为确保我国铁路全面提速的成功取得了科学依据。

我国相继成功地开发出的“东风11”、“韶山8”和“东风4D”型快速客运机车,“新曙光”内燃动车组、准高速双层内燃动车组、“蓝箭”交流传动电动车组、“春城号”动车组、“中原之星”电力动车组,“先锋号”和“奥星”机车,新型产品研制之多之快,让人应接不暇。这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名副其实的“中华牌”机车车辆,在关键技术、制造工艺和整体技术水平上已经接近和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采用,新设备的不断研制成功,使我国铁路装备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成为了我国高速火车的动力源。

科技进步使得铁路安全技术设备水平大幅度提高,为铁路提速保驾护航。通用式机车信号、列车自动停车装置和列车安全运行速度监控记录装置,车站计算机联索设备,客车红外线轴温检测装置,钢轨探伤仪,轨道动态检查仪,道口报警装置等安全设置,已在全路普遍推广使用,初步形成了列车运行监控和列车超速防护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高速公路,给我们的交通送来了时代节奏。铁路提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全路客票收入每年递增10%以上,1999年全路提前一年扭亏为盈。正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制造水平的提升为我国铁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科技进步,为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原动力2001年6月29日在我国交通建设史上又可以说是一个好日子,望眼雪域高原,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在那天正式开工建设。而如今,全长1142公里,途经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与多年连续冻土地段550公里,翻越唐古拉山路段海拔最高达5072米的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青藏铁路已初具规模。其中,冻土地区建设铁路的技术性难题已基本解决。

在青藏高原的高寒冻土地区修建铁路,是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没有充分的科研成果是根本办不到的。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创造着我国乃至世界铁道建设史上的奇迹?

铁道部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朱振升回答了这一问题:是我国工程技术人员为青藏铁路的修建提供着强大的技术后盾,是他们在海拔4780米的风火山常年冻土地区开展路基、桥涵、房屋试验与多年不间断的观测、研究,取得了1300多万个试验数据后,阐明解决冻土问题的核心是控制融沉和冻胀变形;提出冷却地基冻土,减少传入冻土的热量,保持冻土热稳定性的技术路线,从而为施工中解决冻土引起的线路病害找到了有效措施。

铁道部发展计划司长期规划处林仲洪处长说,在今后的几年里,为了满足国家开发西部地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求,我们将在抓好青藏铁路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构建西部路网基本框架,完善“八纵八横”的铁路路网通道,加强跨越东西部主干线的建设;在城市密集区发展城际多线铁路,在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运输,在全国主要城市与港口构建15个专门的集装箱节点站,满足国家对能源输送与高附加值物资增长的需求。到2020年铁路总营业里程将达9万公里。

1997年1月,“韶山8”型大功率客运电力机车牵引着我国自行研制的准高速客车,在北京环行线上开始启动。铁道部各级领导坐在试验车上,认真地注视着计算机屏幕上的各种数据变化和列车快速行驶时的平稳性能。

当列车速度冲到212.6公里/小时,并稳稳地行驶2公里后,铁道部傅志寰部长高兴地说:“我国列车已进入高速行列,这是我国铁路史上一个里程碑”。1998年6月,“韶山8”型电力机车牵引的快速列车在郑武线跑出了240公里/小时,成为当时“中国第一速”,新华社迅速向全世界播发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

5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原动力,我国的交通状况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交通的高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中最引人注目的篇章。现今,每打开一本交通地图,铁路、公路、飞机航线所勾画的祖国交通网不免令人“眼花缭乱”。铁路“八纵八横”的框架给中国经济布下了一张好棋盘,以高速公路为主的快速公路网已见规模。数字化交通正在打造着“城市交通新理念”。

据统计,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万公里,反映铁路运输效率的重要指标———运输密度达到每公里3000万吨,居世界第一。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0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高速公路里程达到了1.9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民航机队的规模发展到1000多架,运输周转量达到了140亿吨公里,已经形成世界最大的民航市场。水运、集装箱吞吐量已经增长到2653万标准箱,其中上海港达到634万标准箱,稳稳地坐上了世界第5把交椅。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和客货运输总量规模迅速扩展及质量水平大幅提高,我国交通整体结构明显改善,5年来,我们已建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现代交通运输系统。

交通是篇大文章,寥寥几千字又怎能囊括5年来我国交通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我们交通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而这些正是科技服务于交通为其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要想富,先修路。科技作用于交通的意义更在于使得迅猛发展的交通事业有力地拉动了我国不发达地区区域经济的积极增长,逐步把我国经济推上了快车道。

科技典范摊开中国铁路运营图,西藏自治区日前还是一片空白。如今,国家在“十五”计划中把建设青藏铁路列到新世纪重大工程中,在全国铁路横向大动脉———陇海线的西端又延长了1118公里。

提起第一次上山,青藏铁路第五标段科技攻关组组长、青年路基专家王永义说:“当时已近年底,山上气候和环境条件极其恶劣,在决定上不上山时,采取什么技术时,众说不一。

青藏铁路全长1118公里,其中多年冻土地段约600公里,海拔高于4000米的地段960多公里,青藏铁路将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昆仑山隧道地处海拔4600米以上的高原多年冻土区,其隧道施工究竟采用哪种合理的支护方法,始终是专家的科研课题。有人主张采用湿喷混凝土技术,可在国内多年冻土隧道从未有过实践,没有成熟的经验,一些专家持怀疑态度,所以设计要求采用模筑混凝土技术,但也没有绝对把握,况且在昆仑山隧道冻土含冰量高,围岩破碎,冻土开挖暴露时间过长会造成冰层融化和坍塌。

王永义带领攻关小组迎难而上,他们与有关科研单位一道,选择了湿喷混凝土技术率先在全线开展攻关。通过大量室内及现场试验,终于在高寒低温及冻土条件下实现了湿喷混凝土速凝、早强、耐久,将其作为隧道临时支护及时封闭围岩裂隙,有效阻止了冰融速度,证实湿喷混凝土支护的可行性,填补了我国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 评论列表:
  •  黑客技术
     发布于 2022-06-02 22:06:24  回复该评论
  • 通正在打造着“城市交通新理念”。据统计,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万公里,反映铁路运输效率的重要指标———运输密度达到每公里3000万吨,居世界第一。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0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高速公路里程达到了1.9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  黑客技术醉1
     发布于 2022-06-02 17:09:55  回复该评论
  • 第二次大提速使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提速区段得到延展。2000年10月21日,以西部为重点的第三次大提速,使陇海、兰新、京九、浙赣等干线的运输能力全面提高。2001年10月21日开
  •  黑客技术
     发布于 2022-06-02 19:03:45  回复该评论
  • 率要远远低于磁带设备,不但降低了维护成本,也减少了维护人员的工作压力。磁盘备份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次性投入仍然居高不下,但是如果考虑磁带设备的维护成本,以总体拥有成本
  •  黑客技术
     发布于 2022-06-02 21:24:56  回复该评论
  • 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提出,近年来开始受到不少质疑。对此应该作具体分析。一是要考虑到改革的初始背景是分配领域中的平均主义窒息了社会活力,而且平均主义只强调结果均等,否认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